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改革最重要、最迫切的当属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找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的办法。这一改革的推进,对于经济增长的效果将立竿见影。
他同时说,尽管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还没有到来,但实现全年增速7.5%以上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是新的区域增长极可望形成;另一方面如果把提供清洁的空气、水等公共产品作为共享发展的重点,并以合理的方式纳入计算GDP,同时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和第三方治理的制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产业,这就能使环境保护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新立,1945年2月生,河南唐河人。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等职。
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多次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
主要论著有《郑新立经济文选》、《论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论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计划学》、《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等专著及主编的著作数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