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淮河经济带”有望成第四增长极
○铁路投融资体制亟待改革
“微刺激”毋忧债务扩张
中国证券报:近期提出的加快推进棚改、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等措施大多集中于投资领域,不担心债务的新一轮扩张吗?
郑新立:促进消费,实现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是方向,但必要的投资同样是不可缺的,棚改、中西部铁路建设既有助于改善民生、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又不属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意义是巨大的。当然,在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等方面,还需有更多的办法,一方面多方开源,发挥开发性金融的本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另一方面要形成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债务扩张和资金浪费的情况出现。
具体而言,对于棚改可以采取财政支持一点、信贷支持一点和棚改的老百姓自己出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争取把棚改规模搞大一些,这对于稳增长有望立竿见影。
在铁路建设方面,目前铁路建设债务大概有3万亿元左右,我们对此要客观分析,不要过分渲染。建议发行铁路建设债券来吸引包括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发展基金,相关政策也预计将很快出台。对于铁路建设基金的偿还应给予一定政策,比如允许新建铁路以站台为中心,在几百米范围内搞一些房地产开发等。据我所知,铁路部门正在对其包括土地在内的各项资产进行估值,评估之后,中铁公司的资本金有望大幅度上升。
还有一个思路,就是鼓励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建设支线铁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一些线路和公司,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市筹集资金。总体上看,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不大,关键是要把征地、建设、运营以及未来的房地产开发都结合起来,吸纳国资、民资甚至一些海外资金,努力形成一个资金偿还的良性机制,对于地方债务扩张就无需过度担心。
中国证券报:铁路投融资体制如何改革?
郑新立: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先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建一个负责投资运营一体化的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公司,可以发行铁路建设债券,也可以在海内外上市,要组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铁路建设运营公司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甚至也可以走出去,在国外投资承揽铁路建设运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