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 政府宏观引导
中国证券报: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如何理解这一背景下的政府作用?
郑新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并列的,二者同等重要。千万不能认为市场起决定作用了,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如果在面对一些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时不积极引导,这就会使我们走到另一个极端。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很多时候市场力量也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能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分水岭。现在有一种倾向,过度地提倡经济自由化,不管政府干什么都要批评,这是不对的。如果政府缩手缩脚,谁能担负起错过改革时机的责任,谁能承受浪费时间的后果?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不必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而是管理、引导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环保标准。越是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爬坡阶段,越是需要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国外经验已经证明,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把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证券报:在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市场谈判主体缺失的情况下,简政放权能否收到效果,市场秩序会不会反而受到损害?
郑新立:必须承认,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在社会治理体系上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社会中介组织还非常薄弱,应当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地方,很多都还是政府在替代。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暴露恰恰是好事,这提醒并推动消费者可以组织起来共同维护利益,从而变成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契机。应当说,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市场主体已经逐步发育起来了,我们简政放权的时机也完全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