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洞察股票破发规律 把握市场格局变化

桂浩明证券时报

  有一项有关新上市公司的统计,看上去还是很有意思的。以1月25日的收盘价经还权计算,所有上市A股中共有超过500只处于破发状态。而仅在去年发行的新股中,也有35只破发。股票破发,也就是当前的市价低于其IPO时的发行价,这在证券市场上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如果对这一现象作些深入的分析,从中还是能够看出市场格局的些许变化的。

  就500多家破发的上市公司而言,发行于2007年及2011年前后的占比相对比较大。在2007年,A股市场有过一波大行情,当年上证综指创下6124点的点位,迄今仍然显得遥不可及。

  那时,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在实体经济处于高涨期的背景下,企业效益普遍十分良好,一批传统产业中的大型企业此刻集中改制上市,其发行市盈率虽然不算很高,但因为盈利水平高,相应的发行价也都不低。不过,随后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经济效益滑坡严重。再以后国内开始调整经济结构,传统产业发展放缓,这些企业的高光时刻也就随即过去。它们的股票价格自然开始下跌,并且普遍出现了破发。其中的一个典型就是中国石油。

  回头来看,不能说当时发行时这些公司质量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处于行业景气度最高的时点发行,而且此后由于形势变化市场热点转移,那么当初高价发行的股票,无疑就成了破发的重灾区。顺便提一下,上证指数之所以现在比那个时候低很多,与当时那些大盘股高价发行是有很大关系的。

  2011年前后一段时间发行的股票破发率比较高,则是由于另外的一些原因。在那段时间,股票发行价通过机构询价产生,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定价一般都比较高,50倍以上的发行市盈率是很常见的。而就公司的质量而言,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公司中,有些治理结构也很不完善,这直接导致了公司上市后表现平庸,很快就跌破了发行价,甚至有不少在上市当天就破发。也因为这样,后来各方面形成了以23倍市盈率作为发行价参照的窗口指导意见,这才使得破发率有了明显的降低。

  到了2019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股票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情况的公司,发行市盈率上的差距明显拉开。而现实情况是,发行市盈率高的股票,如果其所处的行业景气度高,本身的发展前景也比较理想,则股票在上市后往往表现很不错,股价较发行价能高几倍,有的甚至高十倍。但也有的公司,尽管发行市盈率并不高,但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上市后表现很一般,有的很快就破发。以去年上市的公司为例,破发的35家公司中,在行业上归属于服装家纺、专用设备、化学制品、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等的比例就比较高,反过来在电子信息、医药生物等领域,迄今则还没有公司破发。

  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赛道”对股价的影响。显然,在这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所接轨,新股在定价中行业及企业的竞争力因素是被大大强化了,而以往被“炒新者”视为很重要的新股流通盘小、没有套牢盘以及容易吸引资金参与等因素,则显得无足轻重了。显然,现今的股票破发现象,也开始让人们重新认识并定义新股行情。

  股票破发作为一种市场现象,其存在是有其客观理由的。而不同时期上市公司的破发状况,又具有自身的某种特征。从以上谈到的2007年、2011年以及2020年的情况中可以看出,高价发行固然容易导致破发,而公司缺乏成长性,特别是所处的行业过于传统且发展前景不明朗,则是破发的重要触发因素。回头来看二级市场,股票走势的强与弱,不也是与这样的格局很合拍吗?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