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专题 > 瞩目国资改革 > 各地国资改革动态

上海国企改革时间表出炉 确定三条推进路径

分享到微信2014-07-08 14:14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来源:东方财富网内容部
   对此,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提倡全体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这一机制对企业的主要管理和骨干人员更为合适,而对于全体员工采用奖金作为激励方式可能更为恰当,奖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是企业利益的分红,这样可以确保全员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赵令欢说,上海此次出台的混合所有制意见没有“大而全”,而是针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贴近实际,思路清楚”。

  张晖明则表示,《意见》是对上海国资改革20条的进一步细化与推进,但仍然在理论上、认知上和运作能力等准备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张晖明称,《意见》在未来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例如权益如何划分?资本管理人是否有独立的决策能力?能否发挥个人能力进行运作?和原有的国有资产的差异又如何解决?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化、法制化来规避,但预计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张晖明说。(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国资发展混合所有制意见出炉 关注两类股

  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以推进上海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意见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促进各类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以发展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实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实施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相结合,与推动国资有序流动、盘活用好国有资产想结合,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为上海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意见再次明确,上海国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5年的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外,其余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经营机制进一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意见提出了上海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9条具体措施,分别是: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加快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明晰企业改制重组的决策程序,规范财务审计和企业价值评估,坚持市场决定对象和发现价格,平等保障相关利益主体合法权益,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和环境。

   作为改革排头兵,上海国企改革望先行,催生两类投资机会:

  第一,资产整合做大做强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机场、浦发银行、隧道股份、东方明珠、百事通、新华传媒;

  第二,市值利润考核、股权激励改善经营效率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梅林、友谊股份、新世界、豫园商城、老凤祥、益民集团、上海医药。

  上海机场: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上调至74架次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陈欣日期:2014-07-01

  公司公告:上调高峰小时起降架次

  6月26日公司公告,民航局同意将浦东机场的高峰小时容量标准调整为74架次,从2014年7月1日起执行;但考虑到夏季雷雨多发,基于浦东机场航班正常性考虑,2014年夏秋季浦东机场小时航班时刻安排不超过70架次。

  影响分析:3季度飞机起降有望增加7.6%

  2014目前高峰小时起降为65架次,我们测算,若达到74架次,将增加13.8%,若达到70架次,将增加7.6%;若不考虑对非航收入影响,我们预计,3季度主业利润有望增加约4%。

  2014年展望:3季度有望在出境游推动下主业利润15%的增长

  我们预计:1)由于出境游高增长,公司国际航线旅客量有望维持10%以上增长,但国内航线旅客量同比增速受到经济影响将会持续放缓;2)2014年公司承租母公司场地价格大幅上调或导致成本10%左右增长。我们预计,2季度主业利润增长将放缓至10-11%,考虑到7月1日开始的高峰小时上调以及国际旅客量或持续两位数增长,3季度主业利润有望同比增长达到15%。

  估值:上调全年业绩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元

  鉴于高峰小时起降的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14-2016年EPS预测至1.09/1.25/1.62元(原为1.08/1.22/1.52元),基于瑞银VCAM工具进行现金流贴现绝对估值,WACC假设为8.5%,得到目标价15元,对应2014年PE估值13.7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我们预计卫星厅将于2015年开建,资本开支或明显超过100亿元,关注股份公司承担建设资金的比例。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