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企业IPO生态摸底:强管控效应或致进度放缓
从经营情况来看,中国人保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5年至2017年,中国人保保险业务收入额分别为3882.10亿元、4398.13亿元和4764.44亿元。
而据市场人士猜测,中国人保上市进度迟缓的原因和其巨额的发行量有关。据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其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拟发行股数将达45.99亿股,这一发行量将创A股近八年以来首发股数新纪录,即使按发行前每股净资产3.23元估算,其募资规模有望达到百亿量级。
“除了富士康等特殊的独角兽企业,目前每周的新股发行规模通常在10亿元到20亿元,如果资产规模达到百亿元就意味着是数周的量,监管层不会不顾忌这种时点上可能带来的冲击。”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不排除发行人会和监管重新沟通发行股数和时间再确定批文的可能。”
无独有偶,天风证券、长城证券、华林证券三家券商也是年内通过审核但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金融类企业。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获悉,虽然华林证券、天风证券的批文迟迟不能下发与证监会《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出台提升股东准入门槛以及部分控制权、股权纠纷有关;但并不存在这一问题的长城证券批文也未见下发信号。
我们认为,无论从已过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中国人保还是上述三家券商来看,监管层对待金融类企业上市正在呈现出更加审慎的态度。
这种批文的迟缓可能已经影响到拟IPO机构的申报积极性。统计显示,当下处于IPO排队中的券商、期货公司仍然多达6家,分别是东莞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红塔证券、南华期货。
但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自5月9日以来再无新的券商、期货公司进入上市队伍,而其中已排队的机构也再无公告更新。
“先前并无券商IPO被否的案例发生,如果上述批文一直不下发,可能也是监管对于上市否决的另一种表达。”8月1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分析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