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京金融法院:72亿元纠纷案达成执行和解 万余名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记者8月26日从北京金融法院获悉,近日,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申请执行某控股集团公司等营业信托纠纷系列案件,申请执行标的金额72亿元。该案被执行人为国内某大型民营企业,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申请执行人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代表着万余名投资者的权益,牵涉面甚广。北京金融法院表示,今后将持续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为平台,携手北京市工商联及北京市商会,贯彻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市场精准评估+企业全力自救+投融资天使他救”的全新模式,为暂时性陷入债务危机又具有挽救价值的优质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营造首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立即展开了促和解纷工作。在和解过程中,被执行人告知法院,因公司旗下地产板块出现资金危机,引发“踩踏式”债务纠纷,连锁反应诱发了公司旗下金融板块的资金危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处置资产自救,恳请法院暂缓强制处置公司资产,避免造成投资人群体性恐慌。

  在向案件各方当事人、北京市工商联、金融监管部门等详细了解被执行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并听取被执行人债务化解方案的基础上,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特别邀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对该案件进行了专业研判。

  经专家研判,被执行人拥有优质的不动产及金融资产,属于“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促使被执行人通过加速资产处置方式实现自救。为将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为陷入债务危机的优质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承办法官决定促进各方当事人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化解债务纠纷,为债务人优化资产处置实现自救争取机会。

  为此,承办法官与北京市工商联及北京市商会营商环境专家密切协作,主动作为,多次与各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客观、全面地分析利弊,以“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我修复功能,通过执行和解措施的适用,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彻到执行案件办理全过程,促使各方当事人于近日自愿达成了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提升执行案件办理质效,取得了积极成效。该控股集团公司对北京金融法院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给企业处置资产自救机会,解决公司燃眉之急表示真诚的感谢,并恳请法院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平台优势,在企业自力救济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债权人,稳妥推进财产处置进程。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这起案件的妥善解决,是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促和解纷工作机制的首次尝试,也是执行和解成功标的额最大的案件,案件的和解解决既保障了投资人权益的逐步实现,又提供了债务人自我修复的机会,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北京金融法院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是北京金融法院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项创新机制。在该机制下,北京金融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以诉前多元解纷、促进执行和解和对接优质投融资资源为主要职责,携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及北京市商会多元化解纠纷,运用法治手段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特别是对于重大资产处置案件,通过谋划、助推专业性纠纷解决方案制定,对接优质投融资资源等方式,保护企业产权,促进纠纷妥善解决。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推出了代表人诉讼平台、示范判决机制、“保、多、立、审、执”工作模式等系列举措,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助力北京“两区”建设及“五子联动”工作布局,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务和保障。截至2022年8月20日,北京金融法院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65件,结案标的120亿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债权实现的同时,维持了民营医院、光伏电力公司、养殖公司等一批作为被执行人民营企业的持续运营,实现了“多赢”效果。

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