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P项目库开始清理整顿以来,我行目前只能做特别优质的PPP入库项目,能接受贷款利率7%以上的客户才有可能批贷。”华南地区一位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合规项目就得回去按要求‘打补丁’。只要合规且有利润,银行干嘛不给钱?”
交通银行长三角地区某支行负责人表示:“正常入库的PPP项目,我们还能续做。但目前PPP项目资本金贷款已明确禁止了。”
“以前,银行对于PPP项目是来者不拒,现在整体趋于谨慎。”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在PPP方面都控制得比较严格,“尤其是我们分行今年几乎就没有新项目。”
一位国有大行负责PPP业务相关人士表示,从1月开始,该行就已全面停止PPP项目融资业务。目前,贷款方面虽然没有全停,但也非常谨慎。在清库完毕之后,还是会继续做库里的一些优质项目。
多数受访的银行业人士认为,尽管目前银行PPP贷款爆发大规模不良的可能性不大,但上半年银行政策明显收紧,预计下半年随着清库结束,银行信贷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只有“真”PPP项目才有可能从银行“拿到钱”。
央行层面,近期也加大了流动性操作力度。
6月6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在6月1日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的基础上,开展一年期MLF操作4630亿元,中标利率为3.3%,与上期持平,对冲到期后MLF余额新增2035亿元。
券商纷纷表示,央行此举将缓解近期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助于扭转近期市场由债券违约引发的负面情绪,提高市场风险偏好,也有助于增信低评级债券,进而稳定社融增速。
海通证券报告认为,央行近期加大操作力度,有利于稳定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流动性保持稳定,对于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回升提供了支撑。自2017年4月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策陆续出台,PPP业务规范不断强化,资管新规影响不断加大,PPP项目融资环境较为紧张。然而,从降准到银行对房贷态度转变,再到“扩大内需”政策提出,扩大MLF担保品范围,PPP融资环境在边际改善。根据央行今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目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基本平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进展,融资环境有望改善,PPP板块预期也在边际改善。项目融资实质性改善关乎着现金流改善情况,这恰恰是估值提升关键,也是PPP出现拐点的关键因素。
申万宏源报告认为,由于清理项目库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银行方陆续放缓PPP贷款发放进程。但即使在清理阶段,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仍受青睐。PPP发展长期方向不变,随着集中清库结束,融资将有望恢复正常化,推动项目执行加快。清理项目库行为一定程度实现了对留库项目的质量保障。在留库项目中,收益率好、现金流充裕及国家大力推进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领域项目更有望率先获得融资,实现加速落地。
政策积极
实际上,随着清理项目库的逐步收尾,PPP市场正渐趋理性,政策层面正呈现出积极变化。
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入库项目共7234个,入库金额达113486.05亿元。
另据财政部公布的清库情况显示,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新增清库项目535个、涉及投资额0.6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