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寻路
“民营资本参与PPP存在‘天花板’‘玻璃门’现象。”某企业PPP融资业务部负责人聂华(化名)表示,“目前我所接触的几家做PPP项目比较多的民营企业,今年都准备放缓脚步、减缓扩张。而央企的PPP项目多数为施工建设项目,融资成本低,有优势。”
聂华称,经过这一轮治理,目前整个PPP市场开始休养生息,新项目不会有太多,大量项目都需“打补丁”,按照规范整改。从今年以来的PPP市场情况看,有两方面变化,一是融资环境明显收紧,二是市场参与方更趋规范。
专职从事PPP项目法律事务的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从治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资金和运营是PPP最关键的两个要素。他此前接手的几个项目都因资金问题搁置了。做得成功的项目,大多是央企施工类企业,有施工利润垫底。产业园、旅游地产类项目由于银行收得紧,很多被搁置了,现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类项目还比较容易做。
“目前,我们的项目融资没有什么大碍,虽然成本略有上升,但也仅是从去年基准利率水平下浮5%-10%提升到今年的基准利率水平。”一位大型建筑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受项目库清理影响,目前SPV公司从组建到资金落地需3-6个月,从而导致PPP项目开工略有放缓,整体开工时间延迟到签约后的9-12个月。由于监管部门严控,央企业务扩张力度将有所控制。
融资成本分化从民企和国企发债成本可见一斑。据长江证券数据显示,5月民营企业最新发债成本上浮比例达40.8%,远高于地方国有企业的22.4%和中央国有企业的7.4%。今年1月融资成本达到阶段高点,民企、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46.4%、31.8%、16.7%,5月已经分别回落5.6、9.3、9.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上升则加重了SPV公司推进项目的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进入PPP面临资金少、融资成本高、周期长、回报率低、退出难等问题。同时,地方政府也倾向于跟央企和国企打交道。”张从治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让民营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聂华则认为,从政策上来看,国家发改委于去年年底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从十大方面促进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此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再次被列入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从长期来看,政府鼓励民企参与PPP意图明显,PPP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
“拿钱”路径
作为PPP市场最重要的资金“输血方”,银行的态度无疑也是最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