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大力推广以来,其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为了适应改革需求,央企成为了PPP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根据明树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央企牵头参与的PPP项目成交金额累计为5.7万亿元,占比达到59%,如果再考虑央企非牵头参与的PPP项目,央企参与的PPP项目成交总额预计达到6.5万亿元。
有专家表示,央企具有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高质量人才储备多、与地方政府纠纷更易协调等优势,使其成为PPP业务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方。与此同时,PPP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目前巨大的PPP项目规模对央企的投资决策、融资、风险识别、运营管理等方面能力形成较大挑战,其中所蕴藏的潜在风险尤其不容忽视。
谈及央企参与PPP主要面临风险有哪些?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两大风险:第一是PPP项目自身的风险,由于央企在项目甄选过程中主要是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希望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承诺函等举措来控制风险,而对于项目的盈利前景和现金流考虑相对不足,因而如果PPP投入资金过大、投入周期过长、现金流严重不足,将使得央企面临自身资金配置的困境;第二是央企参与PPP项目的杠杆率过高,央企参与PPP项目主要是银行信贷等债务资金,自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这将使得一旦某个项目发生违约,将可能扩散到整个企业,加大整个企业的财务和债务压力。
“针对这两大问题,央企在参与PPP项目过程中,重点考虑项目的盈利前景,同时要严控参与PPP项目的规模和占自身业务的比重。”黄志龙表示。
实际上,2017年11月份,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简称“192号文”),控制央企参与PPP项目的规模和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专家表示,国资委的192号文让狂奔了4年的PPP项目放缓脚步,放缓并不是遏制PPP项目的发展,放缓是为了更好地规范PPP项目建设,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建设PPP项目。对于央企而言,当前的风险防控工作是为未来PPP项目回归本原,肃清障碍,实现未来PPP项目的更好更快发展。(证券日报 见习记者 孟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