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国重器 适度多元经营
造船业是拼实力的行业,其中资金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华伟指出,市场化债转股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一是中国重工可节省约8亿元的财务费用;二是中国重工资产负债率下降10个百分点,中船重工资产负债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华伟还表示:“债转股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好处也十分明显,子公司的现金流好转不但有利于子公司在建产品的完工,也有利于其新接订单。同时,船厂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也会给船东注入更多的信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获得债转股的部分融资后,公司还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中。”华伟如是说。
2017年上半年,中船重工围绕“聚焦主业主责、聚力兴装强军”,努力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其中,由公司建造的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下水出坞,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此外,公司为我国海军建造的又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也于2017年上半年成功下水。在军贸方面,公司还获得泰国军方潜艇采购订单,标志着我国常规潜艇对外出口再获重大突破。
除了军工业务的发展外,受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影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萧条,海工行业陷历史低位。鉴于此,公司在2017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海工装备的多领域发展。在深海渔业养殖装备领域,为挪威萨尔玛集团研制的世界首座大型半潜式智能渔场“海洋渔场1号”顺利交付,该项目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填补了海工行业多项科研和施工空白。
同时,公司在海工模块及海工船领域,同上海打捞局签订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合同,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水下作业和和抢险打捞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南海等海上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为巴西石油公司建造的FPSO上部电气模块P77模块成功交付,赢得得巴油公司的高度认可;为国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承制的“中国海监106”海湾移动监测平台成功交付;中标胜利七号钻井平台坞检修理项目并顺利进坞开工检修。
据华伟介绍:“公司的民船业务在低迷期更需要转型升级,生产更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此,公司对科研投入非常重视,每年研发投入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