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光大理财张旭阳:陆续实现养老理财产品全布局

经济参考报
  养老理财试点日前正式开启。作为首批四家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之一的光大理财,其首款养老理财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6第1期”于2021年12月6日已正式面向青岛地区销售,第二款5年期封闭式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1期”产品于2022年初也已完成销售,均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养老理财产品应具备哪些特性?光大理财在养老理财产品体系规划方面有何布局?就上述问题,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日前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张旭阳表示,养老理财产品定位为长期、稳健、普惠理财,作为试点机构,最重要的还是靠产品的业绩表现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去吸引投资者,调动广大投资者对中长期限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帮助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真”养老理财产品应具备三特性
  银保监会2021年9月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养老理财试点揭开序幕。
  张旭阳表示,本次养老理财试点是金融监管部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过去行业中也有以“养老”命名的理财产品,但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清理名不符实的带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意在使养老理财产品洁净起步。
  他说,四家试点机构正式发行的以“养老理财”冠名的“真”养老主题产品,将主要体现为“长期、稳健、普惠”三个特性。所谓“长期”,是指可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调动起投资者中长期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发挥银行理财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优势,让投资者获得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所谓“稳健”,是指在产品管理上,设计有更加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措施。所谓“普惠”,是指设定产品低起投金额与最高投资额,设置最优费率,覆盖更广大投资者,践行共同富裕理念。
  他说,在产品设计上,养老理财的产品设计与养老基金的养老目标风险FOF(基金中的基金)和养老目标日期FOF较为相似。但因养老理财产品“长期、稳健、普惠”的三个特性,养老理财产品会更加匹配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和长期养老需求。
  陆续实现四种类型产品全面布局
  作为首批试点的机构之一,光大理财在养老理财产品体系规划方面,重点布局了两条产品线。一是封闭式产品,采用5年封闭形态设计养老理财,参考海外成熟模式及国内公募基金“目标日期”的投资策略,充分发挥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优势,根据国内市场实际,通过资产配置“倒U型下滑曲线”的设计,实现“老有所依”的投资愿景;同时为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光大理财将增加定期分红机制,逐步实现季度、半年分红。二是开放式产品,该类产品在产品形态设计上将覆盖三种设计理念:第一,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形态进行设计;第二,产品成立1年以内定期开放,产品成立满1年后,封闭运作;第三,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最少定投60期,引导投资者定投至60周岁。“光大理财将在2022年上半年陆续实现养老理财四种类型的全面布局。”张旭阳表示。
  谈及光大理财在养老金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时,张旭阳表示,首先,在产品设计和投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其次,依托光大集团的战略协同赋能。光大理财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串联起集团旗下大健康平台生态圈的相关企业,围绕金融、康养和医疗相结合,真正打造出全链条产品。
  增强与广大投资人投资理念互动
  张旭阳特别指出,希望投资者可以转变观念,养老理财针对的不仅是老年人客群,并不是“老年人才需要购买养老理财”,也不是退休了再去做养老规划。养老规划越早越好,即使是年轻时候少积累一些,但也要开始积累。“投资者需要靠养老理财产品获得稳健的长期可持续投资收益,帮助解决养老第三支柱问题。”
  谈及养老理财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张旭阳说,所有的困难都来自能力,要将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和长期养老需求相匹配,通过投资者教育,增强与广大投资人投资理念的互动。要引导投资人的投资偏好从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限产品不断过渡到长期限产品,为投资管理人打开风险预算。“因为期限越短,可选配置越有限,对于长期限产品,管理人可以更富有弹性地灵活配置资产。这样才能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让投资者有稳定的获得感。”
  张旭阳说,作为养老理财的试点机构,最重要的还是靠产品的业绩表现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去吸引投资者,调动广大投资者对中长期限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帮助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光大理财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好本次试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