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货速度和交割品质主导苹果期价走势
运行区间预计在6600—9000元/吨
流通渠道更加多样
当前,苹果流通以批发+商超为主、专卖为辅、电商及其他新型渠道为有效补充。
批发市场是苹果流通的枢纽和主要渠道,但销售以小型批发商为主,流通不稳定,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加之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较高。
果农小而分散,合作社统一定价、“公司+合作组织+果农”“公司+大户+果农”“农超对接”、苹果电子交易市场等模式目前仍较少运行,因而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美国果蔬与超市连锁经销网络的直销苹果占总产量的80%,日本农协统一销售的苹果占总产量的60%,欧盟则以农协组织的拍卖交易为主要的交易方式。
收购期,苹果流通主要通过“果农+代办+客商”模式。这种模式流通的苹果占总流通量的70%。其他模式包括直接进入产销地批发市场销售、加工企业收购、电商采购。客商在苹果收获季节会找到当地的果行代办和经销人士,让其代收。每年10—11月苹果集中上市时,果农会与客商及当地代办进行价格协商;12月-次年7月,苹果搁置于冷库,客商存货不足,需要调货,价格协商在存货的果农、自存苹果的冷库与客商之间展开。
同时,要看到,流通渠道也出现一些新特点,比如新兴业态多元化,具体表现为水果连锁店快速扩张、新零售OTO趋势明显、批发市场规范升级。超市、连锁店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挤占着传统农贸市场的份额,今后没有品牌的产品很难进入消费主渠道。批发市场升级成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为主的新型市场。整体来看,水果的渠道边界越来越模糊,线上线下相结合,去中间化趋势明显,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消费者更追求消费体验和质量安全。
价格上有顶下有底
对于后期的价格走势,笔者认为,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走货速度。苹果出库分三个阶段:12月—次年2月(春节时段)出库40%;3—5月(清明五一时段)出库35%;6—8月出库25%。目前,苹果已经出库10%。进入腊月,春节行情开启,走货速度将加快。如果在此期间销售放量,那么会降低年后集中出库、价格大跌的风险。
前期,苹果价格高、质量差、销售慢。若春节期间现货降价0.5元/斤,则有助于提高消费量。目前,交割品80#一级苹果出库价格在3.8—4.3元/斤,降低到3.3—3.8元/斤的话,其与去年新果上市初期的收购价格一致,贸易商及存货者的亏损便在0.4—0.6元/斤。80#一二级作为优质苹果,从历年价格走势看,低于3元/斤的可能性较小。其中,80#一级苹果的价格普遍超过3.3元/斤。因此,1805合约低于3.3元/斤(即6600元/吨)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如果春节期间一直不出货,年后在清明五一时段的销售旺季集中出货,那么价格将考验7000元/吨的支撑有效性。
其二,交割质量把控。质检是不是严格、注册仓单够不够都会影响1805合约的运行。质检严格的话,产业客户担心质量达不到交割要求,注册仓单的数量就会减少,1805合约有望达到9000元/吨,因为目前优质现货交割品的出库成本在4元/斤以上,加上交割成本400元/吨,总成本超过8400元/吨。质检要求相对松散的话,1805合约就将维持弱势。除山东外,其他产区的分级不严,参与交割的热情也不高。
此外,山西纸加膜苹果能否交割,影响1810合约价格。山西的苹果价格比山东、陕西低0.3—1元/斤,如果山西纸加膜苹果能顺利交割,那么1810合约有可能跌破7000元/吨一线。需要注意,如此一来,盘面价格反映的不全是代表性地区的交割品价格,陕西、山东作为苹果主产区,其参与期货交割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其三,物价整体走势。苹果价格会追随物价总体走势。去年全年,CPI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的影响,食品价格下降1.4个百分点,是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目前,猪肉、油脂、玉米等价格处于低位,如果后期整体上涨,那么苹果价格受到支撑。(作者单位:烟台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