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 信托资产规模现回升迹象

王方圆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信托资产规模在二季度迎来资管新规颁布后的首次回升,融资类与通道业务继续压缩,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专家表示,信托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明晰。未来,标准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使金融资源得到更高效合理的配置,进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信托资产规模回升

  数据显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进入艰难转型阶段,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的高点持续滑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并在2021年二季度首次出现回升。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同比下降0.64万亿元,降幅为3.02%;环比增加0.26万亿元,增幅为1.28%。

  从信托功能来看,投资类信托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则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增至7.6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33%,环比增长8.96%;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4.1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环比下降7.24%;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7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的历史峰值(15.65万亿元)下降43.31%,环比下降0.51%。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76%;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5.60万亿元,同比下降23.98%;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4.67万亿元,同比增长28.89%。值得一提的是,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2季度末达到50.23%,首次突破50%。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基于信托资产来源的占比变化,可以明显看到信托业转型的成果。资管新规颁布以来,在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压缩的背景下,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整体保持平稳,但占比持续提高。相较之下,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则经历了长时间的连续下降。

  证券市场信托增长显著

  数据显示,信托资金投向结构趋于优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97万亿元,同比下降9.56%。从资金信托在五大领域占比来看,排序分别是工商企业(30.00%)、证券市场(17.52%)、基础产业(13.42%)、房地产业(13.01%)、金融机构(11.97%)。

  资金信托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增长显著。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80万亿元,同比增长35.39%;证券市场信托占比升至17.52%,同比上升5.82个百分点。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1.91万亿元和0.24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07%、51.83%和2.24%,各自占比分别为4.09%、11.94%和1.50%。

  专家表示,标准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使金融资源得到更高效合理的配置,进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做了明确限制。在政策的引导下,预计证券市场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将持续提升。

  有业内人士表示,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既是信托业内部主动转型的发展要求,也是外部财富管理需求的体现。不过,证券投资类信托等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托公司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业盈利能力得到修复

  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各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修复,行业整体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实现经营收入602.31亿元,同比增长9.41%,保持连续增长的态势。从收入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实现信托业务收入435.55亿元,同比增长8.52%;实现投资收益133.37亿元,同比增长24.05%;实现利息收入30.83亿元,同比增长16.42%。

  翟立宏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业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动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展望未来,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关头,信托公司应明确自身定位,坚定转型方向,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导向,继续积极推动各项业务的转型升级,稳妥度过资管新规过渡期。

  此外,信托业必须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两新一重”等战略性领域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工具,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借此奠定行业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