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银行业务经理眼中的5月信贷:淡化增量盘活存量是关键词

张佳琳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5月份金融数据公布在即,多家券商分析师在预测时都提到,考虑到实体融资需求修复进度等因素,5月份新增贷款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或略弱于去年同期,或仍呈现供给好于需求的特征。其中,企业信贷短期内可能仍处低谷;同时,楼市仍处调整期,继续制约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

  当银行贷款投放告别高增长后,淡化增量、盘活存量成为关键词。在银行贷款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在日益“内卷”的消费贷市场凭借差异化杀出重围;抢抓房贷政策利好机会,推动个人按揭业务发展;在整体贷款定价下行的背景下,扩大对公贷款投放力度,是众多银行需要解决的课题。

  房贷利率持续调降 部分客户持观望态度

  住房按揭贷款是居民中长期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这部分贷款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摸清5月贷款数据的冷暖。而最有可能影响5月住房按揭贷款数据的因素莫过于楼市新政的出台。

  “5月24日,重庆宣布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我行第一时间推动政策落地。5月27日首批执行新政的房贷已开始放款,利率较此前普遍下降20个至25个基点。”农业银行重庆地区某分行人士表示。

  5月17日,监管部门推出包括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等多项支持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金融举措。随后,各地陆续落实楼市新政,多家银行也开始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房贷利率进行下调。

  “本轮出台的政策‘组合拳’对于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复苏和信心的重塑都将产生实质性影响。”华福证券分析师陈立称。在楼市提振政策频出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成交量有所回升。北京市住建委网站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市二手房网签量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3.1%。

  然而,不少银行贷款经理向记者表示,并未感受到5月份住房贷款签约量有明显上升,部分客户仍在观望。

  例如,在北京地区,北京农商行某支行贷款经理说,“我行的房贷签约量这几个月都比较平稳,没有因为房贷利率下调就立刻增多。买房是长期的事情,我们会建议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做决定。”

  在上海地区,浦发银行某支行贷款经理同样向记者表示,“尽管房贷利率有所下调,但没有感觉到5月的房贷签约量有明显增加或减少。提前还款的情况倒是还存在,主要是由于现在的理财产品利率较低,部分客户手里有些闲钱,没地方投资,索性就提前还款了。”

  在记者调研过程中,不少银行贷款经理提到了客户的观望情绪。他们认为,6月份的房贷签约量可能会减少。辽宁居民贾女士向记者表示,“已经观望了一段时间,确实也有改善居住条件的购房需求,会因为利率下降而考虑入手。但楼市利好政策一直在出台,所以想再观望一段时间,看看房贷利率能否再降。”

  消费贷价格战蔓延 客户话语权增强

  “抓住一切机遇拼市场、争资源、提占比,在确保按揭贷款同业第一的前提下,积极培育非按揭贷款业务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个人信贷业务竞争力,确保市场领先地位。”某国有行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消费贷在居民短期贷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记者表示,消费贷对银行而言收益率相对较高,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和盈利水平,这也是银行发力消费贷业务的重要原因。

  当前,消费贷市场愈发“内卷”是行业共识。某银行人士向记者直言,“由于银行发力消费贷业务比较猛,现在存在‘左手打右手’的问题。比方说,有银行同时存在信用卡中心和消费贷业务部门,但两者客群有重合,现在消费贷利率这么低,经常会出现消费贷业务部门抢夺自家信用卡中心生意的情况。”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说实话仅凭‘价格战’已经行不通了。行业整体的消费贷利率基本上都跌到3%以下,所以从贷款额度、营销活动上做文章也很重要。”江苏地区某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

  利率向下、额度向上是银行现在发力消费贷业务的重要路径。不少银行通过发放优惠券、推出“拼团”优惠活动等营销政策,将消费贷利率降至2.9%左右,甚至有银行推出超高额度的消费贷产品,吸人眼球。

  江苏银行江苏地区某支行贷款经理小仇就向记者推荐过该行的“拼团”贷款活动,“5人成团,人挺容易凑的。人满后就会收到系统发放的优惠券,享受优惠消费贷利率。但申请人需要有本市的公积金社保,对职业也有要求。而且客户必须使用贷款资金超6个月,提前还款需要交违约金。”

  北京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贷款经理告诉记者,该行消费贷产品贷款利率可下浮至2.98%,最高额度可达50万元。广发银行、江苏银行等银行贷款经理则告诉记者,该行升级后的消费贷产品额度最高为100万元。

  不可否认,当前各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定价逻辑基本趋同。此外,各家银行争夺的重要目标大多为国企、央企职员等优质客群。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看来,资金供给总体过剩、信贷需求整体偏弱,使得银行不得不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拓展消费贷市场。整个市场利率中枢水平趋于下移,客户在消费贷市场中已经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好项目大家抢着要 企业贷款定价下行

  从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来看,企业贷款无疑扮演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压舱石的角色。在零售领域受制于房贷需求不足的影响下,不少银行进一步提高了对公贷款的战略地位。

  而在记者调研过程中,部分银行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公业务的难处,企业贷款5月或依旧表现偏弱,行业对于优质资产的竞争加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好项目大家都抢着要。”某国有行总行对公部门相关人士王艳萍(化名)告诉记者。

  某银行地方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制于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新型融资市场未能在地区实现发展。因此,当地对于传统的优质项目竞争十分激烈。在这场同业竞争中,贷款定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曾表示,LPR下调、利率重定价,以及资产供大于求等因素加剧了对优质资产的争夺,导致整体贷款定价下行。“对于企业客户而言,看重的往往是贷款价格和服务。”某银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国有大行在网点、品牌、资本实力及创新能力方面优势相对突出,大行下沉会对其他银行业务与市场议价构成压力。

  “在对公市场和住房信贷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消费信贷相对而言具有一定增长空间,有助于银行进一步挖掘其它业务机会。在息差总体收窄的背景下,传统消费信贷业务相对较高的利差空间对银行具有明显吸引力。”任涛表示。

  平安证券6月5日发布的研报认为,2024年行业层面需重点关注各家银行零售贷款的修复进程,在对公信贷定价缺乏弹性的背景下,零售贷款的增长将成为银行稳定资产端收益水平的关键,尤其在房贷方面,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的背景下,后续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居民需求的恢复情况值得关注。

  下阶段银行信贷增长机遇在何方?多位专家认为,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尤其是以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兴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且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预计相关领域的企业贷款或是信贷增长的强劲力量。

  兴业研究研报指出,4月工业企业盈利回升支撑企业投资增长,同时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设备更新也持续为制造业投资提供动能,5月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新经济周期下,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需求已经明显下降。客观而言,对于高杠杆的政府部门和收入预期有待修复的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有限;对于非金融企业部门,核心在于新旧动能快速切换,高度契合中央五篇大文章的重点赛道,孕育扩表生机,这也是银行信贷投放匹配经济增长且实现提质换挡的抓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