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资本市场四方面助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焦源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股权融资规模,解决此前融资结构下遗留的矛盾和问题,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弥补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缺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四个发力点。

  不断扩大股票融资份额

  中国证券报: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张岸元:新发展格局下,资本市场的使命,一是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股票融资份额。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体系,大规模动员储蓄资源集中投向特定领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在产业创新发展阶段,股权融资显然更有适应性。

  相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我国证券化率明显偏低。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股票市场市值9.9万亿美元,占2019年GDP比重为69%;而美国股票市场市值37.9万亿美元,占2019年美国GDP比重为177%。2018年我国股权融资约497亿美元,占当年GDP约0.36%;美国股权融资约2038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约1%。今年以来,伴随创业板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落地,市场进一步扩容,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是解决此前融资结构遗留的历史问题。首先,应更多采取资本市场的方法解决存量不良问题。在过去若干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有两个因素发挥了重要功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平台,经济周期可提升资产价格;地产及租金价格大幅抬升,优化资产包质量。伴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等新变化,原有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将出现阻碍,需要采取更多资本市场的办法缓释消化。

  其次,应避免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已经接近欧美水平。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上升13个百分点,迅速超过了金融去杠杆前最高水平;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也分别都上升了4个百分点。需要采取股权融资的方法,尽快将杠杆率逐步降至疫情前水平。

  三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源泉。鉴于通过经济增长创造财富的速度放缓,必须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充,其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重要渠道。这方面我国与美国的差距较大。2017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GDP占比约为3.7%,而美国为14%。其中,利息收入的GDP占比约3%,美国为8%;红利收入的GDP占比约为0.3%,美国为6%。中长期看,我国社会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是大势所趋,这可能意味着利息收入进一步下降,需要通过红利收入以及资产价格上涨抵补。

  从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2016年房地产占居民总资产达到46%,金融资产中主要配置通货和存款,占居民总资产的26%,而债权、股权及基金等投资配置较少。而2019年,美国居民和非营利机构部门房地产的配置比例约24%,通货和存款配置比例仅8%。而债权、股权及基金配置占比约40%,保险准备金占比23%,是居民资产配置主体。这意味着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需要更多往资本市场转移。

  四是通过国际证券投资流入弥补国际收支缺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可能出现新的变化。首先,货物贸易顺差不可持续;其次,旅游等劳务支出逆差有深层次结构性原因,相关支出在疫后会大幅反弹;再次,外商直接投资(FDI)净流入前景不乐观,流入放缓、存量流出可能性较大;最后,资本外流动机犹存,误差遗漏项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未来需要依靠国际证券投资持续较大规模流入,来平衡国际收支。

  从更广阔的维度看,大规模国际证券投资流入还意味着,中国在贸易和产业投资领域国际交往受到抑制之后,更多需要通过金融资本渠道维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不会降低对外依存度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岸元:当前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要从目前状态,退回到当年国际大循环理论所要改变的国内经济循环局面。

  一是产业层面短期内没有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可能。产业层面看,国内相当多行业不具备在没有外部原料零部件供给、没有外部市场需求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投入产出表行业分类,在我国149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的进口或出口依存度超过20%,某些行业的出口依存度甚至超过100%。

  以降低进出口依存度为切入点考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只能是缘木求鱼,或者至少要在短期内付出极大代价。必须看到,我国外贸国别分散度正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与美国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8%。近90%的外贸市场分散到了其他国家,并且在不断发展。中国应不放弃任何出口机会,不放弃任何进口可能,仅在少数领域迫不得已推进国产替代。

  二是总量层面没有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必要。从总量层面看,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9.95%的峰值,此后开始下降。2011年以来,该比例一直稳定地低于3%,近年来,更是徘徊在1%不到的水平。可以说,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已经充分实现。贸易依存度方面,2006年我国贸易依存度达到71.4%的峰值,之后也逐步回落到目前不到40%的水平。

  以上行业及总量层面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表明:中国没有在产业层面迅速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可能性;没有在总量层面进一步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必要性;没有在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之间,做出非此即彼抉择的迫切性。

  中国证券报:当前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张岸元:国际贸易理论对于开放的经济福利含义有明确阐述。要素禀赋差异、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产业间产业内分工等,都构成开放的理由,都确定无疑有助于经济增长。这一过程的通常结果是双赢。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参与各方“赢的量”孰多孰少,是非对称的;不同产业链分工地位国家,对后来者实现追赶的主观感受及接受度,也有很大不同。

  一是国际循环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有所差别。对于后发国家而言,除劳动力之外的生产要素更多体现为稀缺性,经济更多体现出短缺特征。对外开放如同拔去水位不同之连通器的塞子,稀缺要素得以流入后,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水平落差,没有理由不被缩小,该过程将一直持续到“落差势能”和要素流动“摩擦力”之间,达到某种平衡。

  对于先进国家而言,生产要素更多体现为冗余,经济更多体现出过剩特征。冗余和过剩的输出很难确定边界。发达经济体在国家层面保持领先优势的意志,与微观层面企业逐利的动机必然冲突。最典型的案例,是过去几十年间日本汽车企业在华投资的决策演进:先是刻意保持在华企业技术水平与本国的代差;而后在欧美竞争下,不得不将更先进的车型投入中国市场。

  大量生产要素的输出,终究不利于母国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调整,以及财富在全球范围的重新分配。最终,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扩大到国内政治上难以接受的地步。这是最近一轮全球化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二是发展中国家在较低发展水平上,通过国际循环,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能够实现总量增长,缩小与发达经济体落差。但关键位次的跨越,不是单纯开放所能实现的,必然受到国际相关因素的制约。

  构建内生经济动力机制

  中国证券报:如何围绕创新技术领域形成内生经济动力机制?

  张岸元:在漫长的中国自然经济发展史上,如瓷器、茶叶、丝绸等,这些产业有独特技术,能够大规模生产制造,首先覆盖广大国内市场,继而相当规模参与国际贸易。这一过程中,即便有外部要素参与其中,如青花染料输入、海洋贸易、茶马互市、白银中介等,但并不妨碍人们将这些产业发展视为中国传统经济文明的标志。

  工业革命以来,围绕创新技术领域形成内生经济动力机制有四个要件。一是科学思想的突破。我们民族没有出现过牛顿、门捷列夫、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所幸划时代的科学进步是低频偶发事件,科学思想是开源的。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民族性的科学启蒙,发展自然科学。

  二是技术路线的形成。技术引进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社会学研究的结论是,东方民族具有在器物层面上解决问题的天赋。当前的共识是,近年来中国在技术工程化领域有长足进步,产业化运用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显著小于研发储备。

  三是大规模生产制造。科学思想的相对滞后,以及开创全新技术路线能力之不足,并不妨碍我们在大规模生产制造环节建立起了不起的竞争优势。国内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工业品产能巨大、主要区域产业高度集聚,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优势将保持相当长时期。

  四是覆盖广阔国内外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以及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品普及等,使得国内市场能够承担研发成本,支撑创新产业经济循环实现。未来需要做的是较大比例将收入分配向居民部门倾斜,同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有支付能力、支付意愿的国内消费需求正常增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