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双循环下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们这样说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杨晓波)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日前,在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多位专家对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蔡鄂生表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的顶层战略定位。中国将通过更加开放的姿态,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国际国内货物、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中国经济良性运转的同时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介绍,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既涉及到商品的生产、分配、消费、流通之间的循环通畅,也涉及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流动、优化配置的循环畅通。他进一步表示:“‘双循环’是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要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带一路’的建设深刻体现了双循环的这种特征内涵。”
“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仅可以吸引境外优质资源进而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而且可以通过境外资本的参与引入成熟的市场规则和投资理念,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认为。
在CF40成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政府投资要与消费结合起来,不能“就投资谈投资”,政府投资这一公共投资应该促进公共消费,通过公共消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且是促进人力资本平等的积累,缩小阶层之间人力的鸿沟,可能最有助于我们大循环主体的形成。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这种人力鸿沟,致贫富差距,贫富的差距导致内需的收缩,国内的大循环就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CF40成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称:“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有战略纵深,不再局限于过去循环的安排,战略纵深或者回旋余地就在西部。”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曲江报告》,报告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证监会前主席肖钢牵头。肖钢介绍,在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演变、逆全球化和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的海外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企业“走出去”也必将迎接新的挑战。因此,要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我国海外投资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努力增强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与有效性。
他表示,基于对我国海外投资历史演变、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报告设计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海外投资权益保护框架,即以法律规则为基础,以三支力量(政府力量、多边组织力量、民间力量)为支撑,多种权益保护工具协调运用。
在框架基础上,报告进一步就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领事保护、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国际多边组织作用以及海外民间安保体系等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主要包括:一,充分利用双边投资协定;二,妥善应对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三,加强领事保护;四,推进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建设;五,运用国际多边组织力量;六,健全海外民间安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