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亿信托违约风险向多产业蔓延 监管不断升级
信托风险向多产业蔓延
如果说2013年发生兑付危机的信托产品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和矿产、能源等资源类项目,那么时至2014年,信托风险已呈现出多点爆发、产业分散的特征,这更增加了信托产品风险爆发的不确定性,信托业正面临四面楚歌的危险境地。
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谷信托”)发行的“金谷·向日葵3号中小企业发展信托计划”(下称“向日葵3号”)纠纷案涉及众多中小企业,掀开了中小企业信托融资风险事件大幕的一角。
尽管优先级号称“已兑付”,但项目已给金谷信托带来大面积的纠纷。公开资料显示,“向日葵3号”成立于2012年8月,总募集资金2.72亿元,为结构化产品,其中一期规模为1.15亿元,二期规模为1.57亿元,期限为12个月,预计年化收益率为9%-10%,用于向浙江省台州地区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信托公告显示,该计划优先级本益已足额清偿。然而,因所投企业出现重大风险,金谷信托已将计划担保方首信担保告上法庭。该计划所投的92家中小企业,贷款本息全部还清的仅为20多家,剩下的企业中,多家企业破产、倒闭或遭法院查封。金谷信托将陆续起诉违约的中小企业超过30家。而违约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家,目前仍不得而知。
浙江中小企业信托融资的风波未停,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突袭广西蔗糖业。排名广西糖企前五的广西丰浩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丰浩集团”)日前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广西多家银行也被牵连卷入,初步估计被波及的银行、信托机构数有10家左右。根据一涉事银行相关统计数据,截至4月份,多家银行的贷款分成两部分:给丰浩集团的贷款、该集团给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前者为13.04亿元,后者为11.08亿元,合计24.12亿元。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其他银行涉及。
除了糖业项目外,林业项目也爆出了信托风险。陕国投近日公告称,借款人福建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方林业”)因多方举债、盲目扩张等原因,致使南方林业出现经营困难,已无力偿还信托项目借款,南方林业信托项目融资规模2亿元。无奈之下,陕国投只能选择以自有资金2.1亿元兜底。这已是陕国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次用自有资金为出现兑付危机的项目兜底。
6月12日,西藏信托因借贷纠纷将上海中发电气集团告上法庭,追讨债务。被西藏信托列为被告的包括:上海中发电气(集团)、陈余江以及上海普陀中发都市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0家的信托、银行金融机构正被卷入以中发控股集团、上海中发电气集团为首的“中发系”债务危机漩涡当中。由此看来,电气领域也不是没有风险。
而塑料管材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信用风险也正在集中暴露。据了解,湖北宜昌知名PR管材生产企业宜昌弘健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弘健新材料”)、宜昌弗洛伊德商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2014年年初已濒临破产,工厂停工,员工至今放长假。而仅在数月前,山东信托刚刚为弘健新材料提供了一笔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融资,前者成立了一款“山东信托-远投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6000万元,用于向弘健新材料发放信托贷款。目前这款集合资金信托已违约,山东信托已向湖北当地法院提请诉讼追债。而除山东信托外,目前上述企业在兴业银行宜昌分行、中信逸百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多笔融资也已逾期。
由于统计并不完全,上述10起信托产品风险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如此高密度、多领域地集中发生信托信用事件,这在被称为信托风险爆发元年的2013年都未曾出现过。因此,目前信托产品的信用风险正处于多点爆发的高危时期,信托产品风险事件已经从前期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房地产领域,逐步蔓延至其他产业领域,不单是传统认识上的房地产和资源类领域是高危区,任何其他产业和行业都有可能成为高危区。信托产品风险的这种蔓延态势,揭示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和中国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信用风险已经由潜伏期和偶发期进入到危险期和高发期,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将是未来投资者和信托公司需要面对的新常态,信托产品无风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