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中央坚强领导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上海证券报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以股票集中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资本市场诞生。30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已成社会共识,“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新时期的资本市场明晰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纵观30年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改革开放大局出发,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规律,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不断提升全社会对资本市场战略性、全局性的认识,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谋篇布局、指明方向、作出部署。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资本市场栉风沐雨、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和发挥枢纽功能作用的根本保证。

  破除思想障碍,

  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是股份制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部分地方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股票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对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在资本市场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解除了人们在认识上的种种禁锢,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资本市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并逐步扩大规模。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这些科学论断,是对公有制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股份制的充分肯定,为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进一步打通了“思想关”。

  20世纪90年代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民经济战略性重组深化,客观上要求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2003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这是中央文件首次全面阐述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主要内容,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随后,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九条”),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国九条”首次将资本市场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系统提出了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意见。按照“国九条”的部署,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完善资本市场法治等重大改革扎实推进。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08年12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012年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步入新时代,

  资本市场发展坚定根本方向和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怎样建设好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赋予了资本市场新的定位和使命,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系统阐明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等作出系统部署和全面安排。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8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宣布启动,标志着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的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里程碑。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新时代资本市场的定位和战略意义由此明确。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

  资本市场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要内容

  新时期的资本市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面临着全面深化基础性制度改革、完善结构、提升运行效率、优化生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新课题。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就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指导。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资本市场更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加快形成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和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资本市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的根本保证。我国资本市场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部恢弘壮丽史诗中的重要篇章,充分揭示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和资本市场建设的全面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部分地方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股票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012年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