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关村大街、题为《生命》的雕塑(2018年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的未来--写在中关村改革发展40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北京中关村,伫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现代雕塑:DNA双螺旋模型《生命》,昭示着中国人对破解生命之谜的憧憬。
1978年至2018年,40年弹指一挥间。
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独角兽企业……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40载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奋斗。新华社记者走进这片热土,探访历史见证人、参与者,探究蕴藏在这块土地上的奥秘……
拼版照片:(上排由左至右)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时代集团公司总裁王小兰;(下排由左至右)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利亚德创始人李军,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新华社发
“创新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40年来,中关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34年前,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一间小平房里,一群“憋”了多年的科技人员开始创业。
从一家极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不仅成为中关村的一张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国知名品牌。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5年6月29日,联想控股在香港整体上市,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敲钟;下图为1984年,柳传志等11位科研人员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中创办了联想。 新华社发
柳传志夫妇曾“蜗居”在计算所自行车棚改造的16平方米空间里,最多时挤过7口人。
“我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生的人,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之弱。今天,中关村能发展成这样,国家实现这么大的飞跃,是做梦也梦不到的。”74岁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感慨万千。
时光的年轮,退回到40年前:
--放眼全球,信息革命浪潮扑面而来;
--纵观国内,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原有体制机制的籓篱逐渐被打破。
“当年发达国家用386电脑时,只卖给中国286电脑,认为中国人不能做,结果我们憋出来了。”柳传志多次用“憋”字形容创业历程,“当时资金、技术、管理、净资产都不是一个‘吨位’的,但咱有这么一股劲儿去拼。”
拼版照片:左图为位于中关村清河地区的小米总部(2017年5月10日摄);右图为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2015年6月2日摄)。2017年,小米集团收入跨过1000亿大关。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2017年,小米收入跨过1000亿元大关。
这是一家创立仅仅8年的企业--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一个小房间里,几位创业者分享一锅“小米粥”,小米科技诞生。
“把公司名字叫小米,就是希望发扬‘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发扬创业精神。”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说再次创业,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五六年时间。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看来,这么多年,中关村沉淀、厚植下来一种创新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用4句话概括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这种勇于试错、敢于探索、包容失败的韧劲,是中关村很多成功创业者、企业家身上的重要精神力量。”翟立新说。
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改革开放之初,北大王选团队不仅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而且成功占领市场,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那时冷嘲热讽多了,印刷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做出来。一个小助教,能干什么事?”回想起自主研制的历程,年逾八旬的王选夫人、北大计算机所教授陈堃銶头脑异常清晰,“之所以成功,就是王选自己说的4句话:选准目标,狂热探索,依靠团队,锲而不舍。”
原理性样机做出来后,有人劝王选“到此为止”。
“大量推广以前,他总觉得有种负债的感觉,不能拿了国家的钱,只是做了一个实验,说明方案正确就完了。所以他就主持了一次一次的换代,领导了一次一次的革新。”陈堃銶说。
从最开始租赁4平方米柜台卖VCD到如今变为电商领军企业,过去20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碰到的很多企业家、创业者都是以奋斗为乐。如果每天没有努力,我这一天会过得不太踏实。”刘强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从科研院所内走出的企业家,到从海外留学归来创业的企业家,再到伴随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浪潮创业的技术人员、企业高管和大学生,40年来,中关村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创业者、企业家。
从柳传志的“拼”劲,到雷军的“小米加步枪”,从王选的“狂热探索”,到刘强东的“以奋斗为乐”,一种精神贯穿中关村改革发展的40年……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40年间,中关村旧貌换新颜:2017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共获专利授权4.3万余件。
“作为试验田和我国最早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用事实证明了‘知识+科技+产业’是一条发展之路,是‘创新自信’的最佳诠释。”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小英说。
中关村,是中国的中关村,更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关村。
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近1.2万家,技术合同近八成辐射到京外。
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全球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有近700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不久前公布的中国出海品牌50强报告中,中关村企业占四分之一。
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创新符号,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中关村一角(2017年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中关村更多是一个政策园区的概念”--40年来,一系列改革在中关村率先突破,创新创业形成“涌泉”现象
“当初的体制设计,决定了中关村虽然现在有一区十六园,却不只是一个物理园区的概念,更多是一个政策园区的概念。”64岁的时代集团公司总裁王小兰,是中关村最早下海的企业家之一,见证和参与了中关村的成长。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示范区面积增加到488平方公里……
“中关村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符号’。”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9年的用友;下图为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资料照片)。用友是中关村第一个拿到私营高新技术企业牌照的企业,编号“SY0001”。从创业时2个人的软件服务社,到30年后的1.5万人,用友正从管理软件公司向为企业“赋能”的知名云服务企业迈进。新华社发
用友是中关村第一个拿到私营高新技术企业牌照的企业,编号“SY0001”。
“那天,我从当时所在机关的办公室溜出来,跑到北展剧场参加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大会,现场公布的10多条政策,让我再也坐不住了。”回想30年前,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至今有点激动。
从创业时2个人的软件服务社,到30年后的1.5万人,用友正从管理软件公司向为企业“赋能”的知名云服务企业迈进。
“如果说农村领域改革是小岗村首开先河,那么科技领域就是在中关村。”翟立新说,40年来,中关村不断改革探索,不断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
这是令人难忘的历史性时刻--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2014年2月,“科技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要载体作用。
从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到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主力军”,中关村在创新变革中奋勇向前。
率先开展科技成果“三权”、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大试点;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政策;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不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是‘推土机’,推掉的是影响创新的壁垒。”董小英说。
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一个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在中关村形成。
超过500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活跃在中关村,“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中关村自2011年起率先在全国设立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与知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17只子基金;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目前已超过1万名。
“小米前五年融到的几十亿美元就没出过‘中关村’。”雷军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中关村有非常浓厚的创业氛围,使每个在这里的人都愿意打拼,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很容易爆发出来。”
“企业家、投资人、创业导师和社会工作者,活跃在中关村的企业家大多集‘四个角色’于一身。”王小兰说,这种连接,实现了中关村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及创新创业文化的传承。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九三阅兵耸立天安门广场的大屏,中关村上市企业利亚德集团用20年时间,在LED显示屏领域占据全球14%的市场。
“技术创新是源头,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是‘法宝’。”利亚德创始人李军说,“上市6年,我们利润和收入都增长10多倍,基本实现主要员工持股,这种激励机制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强。”
针对外国人申办永久居留证审批环节多等问题,中关村会同有关部门推出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直通车”等全国首创的出入境政策。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落地海淀,截至2017年底,该大厅已办理涉及这一政策的申请近2500人,353人获得永久居留许可。
曾在强生等跨国公司担任高管的洪颖,签约北京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席运营官。
“中关村出入境政策,吸引了许多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高管人才。”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阎海说。
如今,放眼中关村,已有近万名外籍人才和3万多名海归汇聚。
人才、技术、资本……中关村已形成新“三驾马车”,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7年,中关村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近3万家,日均新设立约80家。
“中关村现在的创新生态就像一个‘涌泉’。”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尹卫东说,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了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创新引领作用已开始显现。
高科技带来高附加值:“高精尖”产业在中关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七成以上。
上市公司是一扇窗口。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关村上市公司净利润达到147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研发投入连续多年大幅上涨,近三成企业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关村高精尖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是一个‘强健’的经济体。”尹卫东一语中的。
近日,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研制出我国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和寒武纪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关村企业向原创技术、核心技术进军。
北京柏惠维康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调试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2018年5月10日摄)。北京柏惠维康公司研制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由大到强更要靠科技”--面向未来,助力强国之路“新征程”
支持260种交通标志牌的检测,能对200个人脸进行实时抓拍识别……
2017年12月,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团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公司CEO余凯创业两年多,在他看来,过去中关村企业主要是利用巨大市场,走技工贸、商业模式创新之路。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驱动。
这是北京新总规中关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近年来,北京以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5月11日,第21场中关村前沿项目路演举行,8家和高端芯片有关的企业“亮相”。
近年来,中关村通过公开路演方式面向全球挖掘和培育重大前沿颠覆性创新项目,已发掘出的57家前沿技术企业,平均估值超过20亿元。
这一尝试和超前部署,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当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世界。敏锐把握这一趋势,中关村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加强政策引领。
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到语音识别企业“云知声”,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全国近50%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一批初创企业已经或正在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中关村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一极。
占领制高点,正从“村”向全城辐射。
中关村里由购物中心腾退后创办的“创业公社”(2017年2月9日摄)。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一个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在中关村形成。超过500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活跃在中关村,“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疗健康……剥掉“白菜帮”、做好“白菜心”,去年12月北京支持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指明了方向。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一系列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力。
从“电子一条街”到今天创业创新企业遍地开花,当前,北京正将“三城一区”作为主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以海淀区为主体区域的中关村科学城,既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合作设立全市首只由区级政府、民营企业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的原始创新基金;与社会资本共设立16只参股基金及1只母基金,引导基金总规模突破287亿元,放大近48倍……
“我们要发挥好领头雁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于军说。
中关村改革发展40年之际,人们异常清醒:中关村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多,但领军型企业和顶尖人才少;掌握核心技术且具有市场主导权的世界级创新企业还不多……
“在中关村,‘异想天开’的企业家还不多,创新孵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对风险大、周期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提供战略支持。”董小英说。
“硅谷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外籍人才,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相对来说我们的国际化人才比例还太小。”翟立新十分坦率地说。
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中关村在行动:
1月22日,海淀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家高校率先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
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基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建立波士顿创新中心、以色列联络处……中关村正加快全球化布局。
一系列举措陆续推出:大力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实施“中关村领军企业创新升级领航计划”,实施高精尖项目对接工程,着力推动“一区多园”高端发展……
“过去中国从小发展到大靠的是科技,如今要想由大到强更要靠科技。”翟立新说。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门槛上,“中关村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京东已建成全球第一个B2C全流程无人仓,并尝试用自主研制的无人车、无人机送货。“我们准备用十多年时间进行技术开发,成为全球领先者、佼佼者。”刘强东说。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方正大厦4层王选陈列室内,“当代毕昇”的生前“绝笔”格外醒目。“好多核心技术我们还不掌握,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埋头苦干,我不相信做不出来!”陈堃銶老人的话令人动容。
当被问及中关村或者中国是否会出现“马斯克”时,柳传志答道:“太会了,一定会出现。”
展望未来,柳传志郑重写下这样几句话:“中国的未来无比美好,中国人民将无比幸福,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无比巨大!”(记者李斌、陈芳、余晓洁、季小波、盖博铭、阳娜、胡喆、吉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