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难局:力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本轮国资改革,无论对国企还是民企,都是十多年来再一次的难得之机,” 长城汇理并购基金创始人宋晓明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宋晓明执掌的深圳汇理资产拟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星湖科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前景一片光明,但国企改革道路依然曲折。
今年以来,广东国资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不乏遇挫的案例,显示着沉疴多年的国企改革,并非想象中的简单。
6月9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某些实施条件尚不成熟,经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收购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深纺织A部分股权。此前,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转让所持深纺织A不低于总股本26%(1.32亿股)且不高于总股本29%(1.47亿股)的股权,TCL集团参与申购部分股权,并于今年4月提交受让意向书及相关资料,并支付1.1亿元缔约保证金。
深纺织A的业务结构中,偏光片业务占据半壁江山,正是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主营产品液晶面板的上游产品之一。TCL集团拟收购深纺织A的部分股权,恰是业务链条垂直整合的一部分。业务整合的珠联璧合之外,TCL集团的此次收购,更是被外界看作是深圳国资改革中的典型案例。
广东国资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末,新增20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80%以上集团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证券化率突破60%。”IPO、资产注入、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被认为是广东国资提高证券化率的主要途径。而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广东国资证券化率仍游走在20%之下。
近年来,广东国资的整合、资产注入的案例也并不多见,而难啃的骨头则屡见不鲜。比如广州国资旗下的东方宾馆,其大股东岭南集团解决消除同业竞争的承诺至今没有得到兑现,优质酒店资产未能按预期注入上市公司,引起中小股东的强烈不满。中小股东也一次次发难,两次提议罢免现任所有公司董事。
“新的国资改革文件中,仍保留了60%的证券化率目标,但时间点不是到‘十二五’末了,而是需要新一个五年去实现。”一位广东国资委官员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在前一轮改革浪潮下,广东国企改革的阻力也很大,多年前提出的目标至今也未实现。比如,广东省于2011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广东省省属企业资本运营工作意见》,就明确了机场集团、粤电集团、交通集团、航运集团、水电集团等实施整体上市计划。时至今日,上述集团均没有做到整体上市,更有多家集团公司纹丝未动,维持现状。
面对难啃的骨头,需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日前,广东国资委召开2014年上半年省属企业典型案例分析会,邀请专家对混合所有制下的公司治理、股权转让、国有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
记者还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广东国资委正在着手对机制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广东国资委计划从省属企业里面,挑出旗下的50家公司进行国资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预计到九月底、十月初能选出来,分别进行薪酬体制改革、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今年来,国资委对各种机制体制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以前国资委是管资产,把产权证都收去了,甚至直接管到现金流。现在提出的是管股权,就是要通过机制来管,如怎样在机制上管住这些人,由这些人去管住业务、资金流。目前在这方面的推动力度很大。”上述人士说,广东国资委甚至还针对个别企业专门出台改革意见,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