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4万亿存量和4亿交易
今年2月27日,广东举行了一场省属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会,推出首批54个项目,计划引入超1000亿元的民间资本。一时间,广东国资改革进入新一轮提档期的说法,吸引众人眼球。广东省国资提出的改革思路、框架、时间表,以及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互联网思维、负面清单等先进观点,更让人有超预期的期待。
上述54个项目早已在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进行挂牌。记者在不久前的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4年5月底,在此挂牌的混合所有制项目金额为1256.75亿元,成交金额4.32亿元。
“相对于以前,算是比较快的了。”一位接近广东国资的人士说,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广东就在提混合所有制改革了,每年会有些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项目放到南方产权交易平台上去做,但量都比较固定,大概每年有三四百个亿。“今年有1200个亿已经比较多了,当然里面有一些私募债的项目。”
面对1200多亿元的挂牌金额和4亿元成交额的差距,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胡军梅说,这涉及挂牌的概念问题。项目进行挂牌,不单单是希望做股权交易,还希望进行发私募基金、私募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这其中就不含直接交易的部分,导致在量的统计上有所差异。
据了解,挂牌项目中有不少发债或发基金的项目,这就涉及项目的盈利水平。比如,广东省交通集团的项目基本上是发私募债和基金的形式,因为民企出于盈利的角度考虑,成为战略合作方入股项目的意愿并不强。
“广东省好的公路项目,如广佛、广深这些流量特别大的公路项目基本上都做完了,其他的像县县通、城际轨道等项目并不挣钱,国企有社会责任必须得干,但民企则不一定愿意。”上述人士对记者说。
4亿元的成交额相对于庞大的广东国资体量来说,显然不足一提。广东国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仍有巨大空间。
据广东省国资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40729.69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居全国前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86.7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68.18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而在2010年末,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为21105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8552亿元、利润总额612亿元。三年间,广东省国资监管的资产规模几近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