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混合?民企、国企各怀心思
“想进的,很难进入;已经开放的,又不想进入。”
记者近期在调研时了解到,民营企业对广东省属企业感兴趣的领域,主要集中现在尚难进入的板块。“目前来跟我们谈过的有500多个板块,已有意向的有69家,基本上都是能源、电力、医药和矿业领域,这是他们比较难进的地方,”胡军梅说。
此外,民营企业还会考虑对接国企项目的资源以及市场地位等因素。广东省2月份的推出首批54个省属国企与民企的对接项目中,中山广新柏高装饰材料有限公司65%的股权以3382.5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两家民营企业,被称作是广东新一轮国资改革的第一枪。据了解,该两家民营企业之所以成为广新集团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做的业务相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山广新柏高的市场份额很大。
不过,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山广新柏高的项目在内,54个项目中仅完成了3宗。
查阅该54个项目中,民企感兴趣的能源、电力和矿业方面,仅有粤水电集团旗下的3个项目、粤电集团2个项目以及广晟集团旗下2个项目。其中至少有10个涉及交通领域,另外不乏纺织、物流、冶金、林业等利润率较低的项目,以及环保等部分公共服务领域。
在政府层面,或为缓解财政负担,较倾向于开放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6月26日,广东省举行了2014年重大项目面向民间资本开放推介会,涉及97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就占据了绝大部分。事实上,在前三轮的推介会上,粤东西北的基建、公共服务等领域也都占据较大份额。由于投资回报时间长、收益率底等因素,尽管签约数千亿元,但真正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
面对改革的大潮,国企态度上异口同声,“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实际操作层面上,却并非易事。
或出于对国资流失等问题的考虑,国企在推动改制的过程中顾虑甚多。广东国资体系的一位人士对记者举例说,如今的南粤银行当时在改制时,一开始准备将国资持有的4亿股股份全部转让,并已经在南方产权进行了挂牌,作价14亿元。原本只要走流程的事情,最后花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整体改制。而改制的结果是由原先的股份转让变成了增资扩股,国资持有的4亿股股份没有变动,还引进了6家战略投资者,走了很多弯路,操作起来相当复杂。尽管如此,这宗案例还是成为广东国资体系内成功改制的一个教案。
更让国企束缚手脚的是,明确的国资改革政策和细则并没有出来,监管层的态度却很明确——“不能一改了之一卖了之”、“不能为混合而混合”,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在国资改革过程中不能出现“走形式”、“一刀切”、“一阵风”等弊端。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国资委在5月份专门开会研究关于国资改革的问题,在提到混合所有制时强调,“混合一定是市场化的行为,要根据市场需要来走混合所有制,不能为混为混。”
“混合所有制早些年就提过,当时也有两家试了一下,但之后有质疑,就没继续搞下去了。现在中央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有新的内涵,还需要认真研究。”一位广东省国企高管说,尽管国企目前都很重视,但在细则出来之前,究竟该怎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要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