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擘画发展新“蓝图” 上交所三十二载奋斗再出发

黄一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东海之滨,申城大地,32年前的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在黄浦江畔敲响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声开市锣。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摸着石头过河”的上交所当下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其产品线涵盖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公募REITs。与此同时,上交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十二年风雨岁月峥嵘、三十二载奋斗谱写华章。今日的上交所正走进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征程,走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把资本市场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不动摇,更好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服务实体经济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立业之本。

  三十二年来,上交所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从“量”的维度来看,1990年开业之初,上交所仅有8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12.34亿元。截至2022年12月18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共2166家,股票总市值47.4万亿元。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沪市股票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是139家和3333亿元,位居全球第2和第1。

  债券市场也不容小觑,截至11月底,上交所债券挂牌数2.69万只,托管量15.9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2022年1月-11月,上交所债券发行总规模4.16万亿元,已成为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

  从“质”的维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有力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达62%,沪市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为56%。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沪市共上市600多家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IPO融资额近1万亿元,均占沪市新上市企业的八成左右。

  成如容易却艰辛。“上述数字背后意义深远,是上交所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体现,也为一家家忙于研发、生产、创新的企业引来了‘金融活水’,有力支持了一批规模大、业绩优的国民经济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硬科技企业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一位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表示。

  “创新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十二年来,资本市场依靠改革创新打开空间、依靠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依靠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对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交所而言,海派文化的创新基因早已刻画在其DNA中。

  近年来,上交所一体化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产品创新,创下了多个境内“首家”或“首批”的成绩:2014年率先推出沪港通,创新了境内投资者“走出去”、境外投资者“走进来”的新渠道,成为境内首家推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交易机制的交易所;2015年推出首个交易所场内股票期权,成为境内首家拥有股票现货和衍生品的综合型交易所;2019年科创板开板开市,成为首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境内交易所;2021年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落地。

  以科创板为例,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有上市公司494家,总市值5.9万亿元。多方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一系列关键制度创新实现突破,在支持和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目前,共有14家做市商为73只科创板股票(剔除重复后为60只)开展做市业务。“从做市标的成交量、成交额、换手率等方面看,首月做市交易达到预期目标,做市标的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多家做市商直言。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新股发行承销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相关税收制度安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完善科创板做市配套机制建设,稳步扩大科创板做市商和做市标的股票范围。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一所连百业,一市跨全球。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脚步加快,以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为目标的上交所,近年来不断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由点到面、逐步形成市场、机构、产品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目前,上交所已经成为境内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先导者,互联互通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提升。一直以来,监管机构着力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而国际投资者正是长期资金的代表之一。从数据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开放,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10月末,沪股通累计流入额为8595亿元,年成交额稳步上升。沪市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为23.31%,向成熟市场进一步迈进。其中,外资(包括QFII和沪股通)合计占比4.07%,长期资金(包括社保、保险、企业年金和信托)合计占比6.32%。

  其次,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为企业跨境融资搭建了统一的制度框架。2019年6月,沪伦通正式启动,创新了境内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走进来”的新模式。沪伦通推出后已进一步扩展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制度,目前已涵盖英国、瑞士、德国三个境外市场,共计8家沪市上市公司在伦敦和瑞士交易所发行GDR,融资70多亿美元;同时,也为境外企业到上交所发行存托凭证建立了制度基础、境外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第三,跨境资产配置工具箱不断丰富。目前,沪市跨境ETF产品共47只,总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范围覆盖中国香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开放的步伐并不会就此停下。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深化多层次互联互通,持续推动沪市上市公司赴境外发行GDR,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上交所发行CDR。并持续完善沪港通机制,扩大沪港通标的范围;深化ETF互通机制,拓展境内外ETF互通范围,提升互通深度和规模。

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