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样说的:
以下中国著名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必相印纸巾、Abidas、Adidiaos服饰、立日洗衣粉、超熊洗衣液。
段子归段子,但很多山寨品牌却真实存在于拼多多上。比如超能,拼多多上就一堆诸如“趗能”“趈能”“趄能”的山寨品牌。说实话,“五环内”估计无一人能全部读对这几个品牌的名字。

一款容声三开门冰箱,在京东上至少需要1459元,但在拼多多上只需344元。不过,只有仔细对照英文名称才会发现,此“容声”非彼“容声”也。但就是这样一款3天仅需1度电的山寨容声,竟然在拼多多上拼出了4万件。
买过之后,是不是骂声一片呢?事实上,用户评价里用得最多的关键词是“质量高”、“物流快”、“服务好”。那些发现“冰箱声音太大,就像放了一台发电机”的用户,也都非常大度地接受了。是啊,一台冰箱只要344元,你还能苛求什么呢?
所以,“五环内”不用拼多多的人,可能无论如何也看不懂拼多多,而“五环外”用拼多多购买低价甚至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却一直乐在之中。这不是一个高度割裂的中国消费市场,而恰恰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消费市场的全貌。
“就中国的现状来讲,我觉得最主要是不均衡问题。”在上市前的记者见面会上,黄峥这样表示。拼多多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互联网普及差距这样一种不均衡的现状。用黄峥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
这种不均衡导致的不理解是如此普遍,小王难以理解“五环外”的人为了体验曲屏电视,宁愿从拼多多上购买山寨货的,他同样很难理解的是,自己“五环内”的女朋友为了体验LV,也会美滋滋地花1000块钱买一个A货。
不均衡也意味着潜在市场空间的存在。李明说,当你看到中国的电商已经被阿里和京东牢牢占据,觉得已经没有机会的时候,看不到的是中国如此之大,大到很多人还从来没有过网购的体验。在这一点上,拼多多的逆袭跟今日头条、快手非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