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无心的收获
本报记者 郭新志
过去一个多月,记者采访了十多家上市公司,与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面对面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人被外界误读。他们被冠以种种光环,但实际像常人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工作强度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让记者很是吃惊。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在专业领域的话题之外,记者对他们的工作环境、精神世界很感兴趣。
在交流中,不少实际控制人谈到了“退休”。起初,记者觉得这委实是个老话题,但放在当下的环境中,老话题未尝没有新的意义——宏观经济、监管环境、自身状况这三大压力正挑战他们的驾驭能力。记者能感受到他们的急迫与无奈。
例如,快70岁的苏慧芸因接班人的问题常常夜不能寐。她的考虑是,自己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儿子会烦的,这才动了请外人来帮着劝说的念头。
有的实际控制人的子女对上一代从事的行业丝毫不感兴趣,不愿意接班,而上一代年事已高,退意越来越浓。
真正解决这些老大难的问题,挑战不小。
通过这些调研,我们萌生了要摸一下底的想法:到底有多少实际控制人面临退休问题?
真正做起这个调查,才明白难度不小——上市公司几千家,无法通过专业的数据统计工具获知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年龄数据。在咨询了很多金融数据平台后,我们不得不手工统计、核实、分析,这才得到了一个相对明晰的结果。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例如,上市越早的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往往喜欢设置复杂的股权架构,将自己隐身在幕后。新近上市的公司股权结构要清晰、简单得多。此外,“50后”“60后”一代将逐步退隐江湖,“70后”“80后”一代正登上舞台的中心位置,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名单中。新一代实际控制人所处的行业,更多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这,或许昭示着产业转型升级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