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红线” 拟IPO企业碰壁
去年7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发布会上明确:最近三年内受到环保相关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公司,情节严重者,不得IPO。
相对而言,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上,IPO审核环节的执行是最严格的,多家拟上市企业还因此栽了跟头。
如今年4月,元利科技IPO被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环保问题。发审委对元利科技提出的问题中,有两个与环保有关:一是其“顺酐及苯酐生产线”试生产发生事故后,相关项目审批、环保验收和竣工验收的进展情况;二是报告期内环保设施的运行及环保投入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的环保措施是否有效。此前,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元利科技也坦言,公司所处的精细化工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三废”排放和环境综合治理压力。
被环保问题“绊倒”的还有润玛电子,公司的IPO申请于去年12月被否。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该公司披露:主要产品为危险化学品或易制毒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存储和装卸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存在安全、环保风险。据披露,江阴市环境监测站分别于去年7月19日及7月20日对公司厂界废气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氯化氢无组织排放浓度超标。去年10月21日,江阴市环保局责令公司立即采取限制生产的措施,同时罚款3万元。
对此,发审委要求润玛电子说明报告期污染物的具体排放情况,环保设备的购置和使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能否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环境污染事故。
记者还注意到,去年7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发布会上明确:最近三年内受到环保相关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公司,情节严重者,不得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