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魔幻的2020海外股市:疫情给市场留下了什么

吴家明证券时报网

  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全球市场的主题,不仅是疫情确诊曲线的起伏跌宕,欧美等海外主要股市大跌大涨的表现也让投资者印象深刻,堪称“魔幻”。与此同时,货币刺激、疫情反复、疫苗研发等事件无不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回顾2020年的海外股市,看看疫情给全球市场到底留下了什么。

  “V”形反弹

  对于海外股市来说,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就在同一年,海外市场经历了恐慌式暴跌以及几乎所有风险资产都在暴涨的狂欢。就在今年3月前后,全球股市仅在短短40个交易日内就出现了近30%的下跌,标普500指数也在这期间一度累计跌幅接近30%,标志着该股指创下了有史以来最急剧的修正。3月11日,这一天绝对是疫情给全球股市留下的最深刻“印记”。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近11个国家的股市发生熔断。截至3月底,这场恐慌性抛售抹去了全球股市12万亿美元的市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全球主要国家大规模的宽松措施,市场似乎已经忘记了年初风险资产价格全线暴跌的伤痛,出现不同程度的“V”形反弹。尽管欧美等疫情反扑凶猛,但投资者将之后的希望都寄托在疫苗身上,海外股市没有出现上半年那样的“大震荡”。

  纵观全球主要股指2020年的走势,累计涨幅居前的包括韩国综合指数、沪深股市、纳斯达克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等。截至12月28日,韩国综合指数累计上涨27.8%,创下历史新高;日经225指数上涨13.5%,沪深300指数上涨23.63%。截至上周五,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上涨42.7%。

  此外,道指突破30000点,标普500指数自3月新冠疫情暴发触底以来已上涨近66%,特斯拉等数十只个股的涨幅甚至更高。而眼看着这场美股“造富”奇迹愈演愈烈,不少美国市场的参与者也正不断加大押注力度。美国金融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投资者以其投资组合作为抵押的融资余额达到创纪录的7221亿美元,超过了2018年5月份的前高点6689亿美元。有人担心,融资余额纪录往往出现在股市大动荡之前,是否会成为美股2021年的“地雷”?

  相比之下,2020年欧洲股市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英法德股市当中只有德国DAX指数维持上涨,英国股市的表现最差。截至上周五,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下跌近13%。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无论以英镑还是美元计算,英国股市一直是表现最差的几个主要股指之一。圣诞节前夕,英国在脱欧谈判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尽管英国因为疫情升级了“封锁”措施,但资本市场对脱欧的乐观预期,让英国股市自脱欧协议进展加速后逆势反弹。英国股市能否在2021年“大翻身”,值得市场期待。

  后疫情时代的风险

  从暴跌到暴涨,全球股市“V”形反弹的出现离不开各国的宽松和疫苗的进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但随着各国央行和政府的大幅度放水,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展露乐观态度,推动各国股市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快速有效应对避免了经济陷入持久衰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超过50家央行降息或多次降息,部分地区和国家进入负利率时代。据彭博经济研究的数据,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今年在量化宽松政策上投入近5.6万亿美元。不过,Refinitiv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底,全球政府与企业总共发行了9.7万亿美元的债券和其他类别债务。

  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反弹至5.2%。先锋领航集团发布其2021年全球经济及市场展望报告称,2021年全球经济的展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健康方面的进展,全球各大经济体呈现不均衡的周期性增长,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将快于发达经济体。从市场表现来看,明年股市回报将明显高于债券。

  如今,疫情的进展仍将主导明年市场的走势,围绕疫情的多个不确定性尚未消除:能否生产和能否分发足够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的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博士认为,即便新冠疫苗已经出炉,但由于大范围接种仍需时日,因此接下来的六个月对人类对抗新冠病毒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近日再次下调了对2021年的预测,称疫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始扭转疫情造成的损害。目前,海外新一轮疫情对全球经济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这些都是投资者在后疫情时代中所不得不警惕的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