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外债风险短期可控
人民币汇率“破7”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是企业以本币偿付外币负债的成本上升。房地产企业作为近些年举借外债的大户,其外债风险受到关注。研究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对依赖美元债融资的企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多数房企短期内美元债到期压力不大,汇率出现短时波动对房企的影响仍可控。
8月5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破7”。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外汇使用成本上升,对企业以本币偿付外债将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偿付相同的一笔美元负债,需要比之前花费更多的人民币,这对于拥有存量未到期外债的企业来说,融资成本无疑上升了。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全年贬值了5%左右。观察上市公司报表会发现,2018年汇兑损失较大的公司多来自航空运输、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多的外币负债。
近年来,由于行业政策致使境内融资难度加大,举借外债特别是发行美元债逐渐成为境内房地产企业一条重要的补充融资渠道。特别是今年7月以前,境外债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美元债融资成本出现下降,刺激房企美元债融资额大举放量。目前内地房地产企业发行的海外债券中绝大部分是美元债券。据华泰证券统计,今年1-7月内地房地产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合计达588亿美元,发行金额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就在上个月,泰禾集团发行了一只票面利率高达15%的美元债,一度引起不少议论。从Wind数据来看,在今年以来发行的房企美元债中,年利率超10%的情况其实较为普遍,超过7%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如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可能将进一步上升。
汇率波动不光影响企业偿还外债的成本,对其在境内的融资也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市场可能会担心那些对外债较多的房企的资金链风险,导致这些企业在境内融资的难度加大或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外债成本上升后,房地产企业转而在境内融资的需求会上升,进而影响境内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供求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呈现收紧的趋势,几乎房企融资的各个环节和渠道都有所收紧。从各方面传递的信息来看,“房住不炒”的调控取向得到巩固。在境内再融资难度上升的背景下,外债成本的上升促使市场开始关注房地产企业的外债风险。
不过,研究人士认为,汇率出现短时波动对房企的影响仍可控。首先,发改委7月发布778号文,规定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有助于控制房企外债规模的无序增长;其次,未来一年内到期的房企美元债规模有限,偿债压力总体不大。华泰证券统计发现,短期内多数房企的美元债到期量较小,汇率波动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相对有限,即便是未来一年美元债到期较多的房企,其一年内到期的美元债占有息负债的规模也在10%以内。最后,有不少企业利用相关衍生品工具对外债风险敞口进行了对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波动造成的冲击。
总体来看,汇率大幅波动对过度依赖外债的企业敲了警钟,但目前看房地产企业外债风险仍然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