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房地产从野蛮生长到回归理性 行业发展进入新航道

王丽新证券日报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里程碑之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在规模发展与创新转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冲刺万亿元规模的一年。在机遇与变革中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将房地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

   2018年,是房地产行业创新和回归的一年,这一年,众多房企从美好城市建设者向美好生活运营商转变,品牌房企不再一味追求规模的增长,开始重视起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这个行业在这一年从野蛮生长向理性回归,从投资投机向居住本质回归。

   近日,在由新浪网、微博、微博房产、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18微博房产百强盛典”活动上,多位与会嘉宾探索了房地产发展路径、思考未来格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会上表示,中国住宅的楼市、房市,在近十余年经历了成交价表现的市场起伏,总体特征是“单边市”变为“水火两重天”的市场分化。他认为,目前一线及相当多二线城市,现已基本无“炒房”泡沫,且已伤及部分刚需及改善性需求,行政手段是压了“需”,还未解决好“供”的机制问题。贾康建议,“住有所居”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是真问题,各地要以高水平的供给侧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辖区楼市多样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之下,住房回归到“居住属性”,核心城市加速推进多层次住宅体系建设,整个行业为提升人民居住水平和创造美好生活方式而不断创新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表示,房地产市场于2002年开始逐渐升温,但2004年开始宏观调控国务院指出要通过土地和金融两道闸门的严控,来抑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此后国务院级及各地方的调控政策国8条、国6条层出不穷,以及利率、税收政策反复不定。虽然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经各种困难,但其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业,也成为了2018年带动经济增长动力中唯一一个投资增速两位数产业。

   “不管你拥抱社交还是拒绝,social都时刻在发生,你不参与,平台上关于你的讨论也不会停止。”微博商业产品部总经理兼汽车房产事业部总经理余双表示,2018年上半年,搜索量最高的前100个房产关键词中,房产政策类的占比最高,相关词汇共计有600万次搜索量,其次是社会热点。

   而在房地产行业中,旅游地产成为了社会投资热点和极具潜力的发展领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表示,未来旅游景区的收入来源要依靠新旅游产品来推动,从单一的观光游走向休闲度假、全域旅游等业态,朝着综合旅游目的地、旅游小镇等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方向发展。目前,国内休闲度假、康养、亲子和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充分,在旅游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这些领域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潘表示,房地产业经过三十年发展,房价存在“泡沫”是有原因的,其一,房地产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有所不同,需求的弹性大,供应的弹性小;其二,从租房到买房,消费者需求在不断扩大;其三,房地产没有替代品;其四,土地价格昂贵;其五,通货膨胀。这五种因素导致了房价“泡沫”的积累。

   从嘉宾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房地产业,想要”活下去”的企业需要在利润与规模之中找到新的平衡点,而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努力创新,在顺应新时代的潮流之下探索行业发展方向。

   探索行业发展“新航向“

   2018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房住不炒、房地产税、租购并举、特色小镇被称为2018年的热词。在这样一个特殊之年,业内专家有着怎样的应变之策、又有怎样的憧憬之思?在“‘创新·回归’探索行业未来发展新航向”的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房产大V用他们的思想洞察历史、现在与未来,探讨行业发展的未来与归途。

   在“百V论道”圆桌论坛上,蔡云表示,目前行业最大的焦虑为不知房地产企业销售额何时见顶。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分析可看出,一方面增量市场在不断扩张,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使企业拿地更加谨慎,土地供应量也在减少了;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基本完结了。所以,目前重要的就是房地产企业增量的天花板在什么地方?这是企业需要忧虑的地方。

   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表示:“房地产现在最大忧虑就是政策不确定性和不连贯性,包括企业从拿地前政策的限定到拿地后政策的调整,也包括金融政策的不连贯性,这两种因素导致企业无法做出更好的决策。”

   对此,董藩表示,未来房地产企业应该和金融连为一体,这样政府调整宏观金融政策时企业能够“活下去”,并且企业不但要做开发,还要做投资。

   全联房地产商会特色小镇分会秘书长匡洪广表示,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要转型运营商,例如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旅景区、城市更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一定是浪潮。另一方面为一些从房地产本身孵化出的新业态,包括联合办公、长租公寓、园区的运营、商业综合体。但无论房地产企业做城市运营商还是配套商,一定要注重运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