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适度下调MLF利率有必要有空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风险。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18日将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日本、巴西、南非等国央行当日或将同步跟进降息。考虑到各种因素,我国央行也可以象征性缩量续作300亿-500亿元MLF,并同时下调MLF利率,这在时间上将早于美联储降息,更可以体现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有必要降低政策利率

  我国央行综合考量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因素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去年加息和今年降息的背景下,均未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但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方面运用数量工具,通过降准(含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含TMLF)投放等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存在不畅之处,实体经济部门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有限,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多年来,我国央行都是通过调整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尽管目前央行并未明确废止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央行表示要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由此看来,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央行将通过影响LPR来引导贷款利率变动。鉴于LPR由政策利率(即MLF利率)和银行点差两部分构成,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将由过去的法定贷款利率转变为目前的MLF利率,今后再谈到我国央行决定加息还是减息就是指MLF利率的变动。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笔者曾多次表达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自2015年10月24日至今未变;1年期MLF利率为3.3%,自2018年4月至今未变。虽然去年末推出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利率为3.15%,但截至今年8月末TMLF余额只占全部MLF余额的19.4%,影响有限。从外部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宽松货币政策,打开了降低MLF利率的空间。从内部看,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央行应该及时降息,即降低MLF利率,进而有效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当前通胀有上行态势,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应暂缓降息。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近期通胀压力主要来自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今年8月,猪肉价格、食品价格、CPI同比分别上涨46.7%、10%、2.8%,与2008年上半年情况非常类似。当时,这三个价格同比最高涨幅分别为68.3%、23.3%、8.7%,为了遏制快速上升的通胀压力,央行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007年末的14.5%提高到17.5%。随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9月25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开始连续降准、降息应对金融危机。应该看到,当前猪肉等食品价格上升主要是供给因素造成的,要从增加供给着手,靠货币紧缩手段是解决不了食品涨价问题的。还需要警惕的是,在CPI上涨的同时,PPI已经连续两个月通缩,说明当前需求疲弱导致企业经营面临通缩压力,亟须央行降息应对。短期看,人民币汇率也不构成阻碍降息的因素。预计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降息,在美元指数走弱的背景下,即使我国央行适度降息,人民币对美元的无风险收益率仍将保持较高利差,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