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洋垃圾”禁令强制断粮 新三板企业影响几何?

吴志证券时报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宣布在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废纺织原料、钒渣等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

  我国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由来已久,国内也有不少从事固体废弃物进口、加工的企业。在新三板,也有部分资源回收企业主要原料依赖进口,此次禁令是否会给它们带来挑战?

  禁入“洋垃圾”

  早在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有关实施方案。时隔3个月,该方案正式发布后,又引起热议。被重点关注的,是将在今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的4类固体废物。

  根据媒体披露的名单,4类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中,生活来源废塑料共有8种,包括铝塑复合膜、PET饮料瓶(砖)等;钒渣4种,包括冶炼钢铁产生的钒浮渣、五氧化二钒等;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分别有1种、11种,总计24种固体废物。

  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禁止4类固体废弃物原因基本一致——环境危害较大。

  有从事钒研究的人士告诉新三板论坛记者,钒渣被禁主要是因为它属于有毒危废,如五氧化二钒为剧毒物质;另外,我国钒资源较为丰富,并不需要从国外进口,限制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也十分有限。

  在禁止进口的生活来源废塑料中,铝塑复合膜名列其中。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李建明(化名)告诉新三板论坛记者,铝塑复合膜的主要来源是牛奶包装所使用的利乐包,它是铝、塑料、纸的结合体,还含有油墨、胶合物等,处理起来复杂,环境代价相对较高。

  除上述4类24种固体废物外,近日还有消息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分会已接到通知,2018年底将禁止进口“废七类”,包括废电线电缆、废电机马达,散装废五金等。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该消息属实。

  对此,安泰科张芳博士表示,禁止“废七类”,主要是因为这类固废实物量很大,但纯粹的金属含量很少,价值不高。同时部分进口料夹杂严重,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国家从环保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限制。

  多家企业依赖进口

  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调查发现,在新三板,使用进口原料的资源回收企业并不少见。

  目前,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新三板企业共有65家,其中有28家主要从事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据记者统计,65家企业中,在公开转让说明书或年报中披露使用进口原料的企业共有8家。

  其中祥云飞龙(837894)、巨东股份(834815)、万兴隆(831025)3家企业主要从事废旧金属资源回收加工;陆海环保(834562)、龙福环能(833766)、百川科技(835634)、利达股份(833329)、福泰资源(871463)5家企业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加工利用。

  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程度来看,各企业差别明显。如百川科技的主要原料废旧PET瓶片全部源于进口;利达股份近三年进口原料的比例均超过90%;万兴隆也有超过70%的原料来源于进口。相比之下,祥云飞龙目前进口的原料已经降低到10%以下,且在进一步降低。

  从企业经营的品种来看,被禁止进口的钒渣、废纺织原料对上述新三板企业并无影响,主要受影响的可能是废塑料加工企业,尤其是国内尚无稳定供应的原料品种。

  比如在生活来源废塑料中,铝塑复合膜就在禁止进口之列。记者发现,陆海环保正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正式批文可以进口处理铝塑复合膜的企业。该公司年报显示,目前其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铝塑复合材料,上述原材料在国内没有批量的供给,尚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工业处理需求。

  在李建明看来,此次禁令对废塑料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他甚至认为这是一次“彻底的洗牌”,部分企业如果没有其他原料代替,就很有可能熬不下去。

  对于禁止“废七类”,张芳博士认为对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据介绍,禁令实际影响的实物量本身不多,折合成铜金属量更没多少,所以对中国的原料供应没有太大的冲击。

  减少依赖是趋势

  从国外采购原料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企业可能面临汇率损失、政策变化、原料稳定性等问题。正因如此,多数依赖进口的新三板企业,都把原料采购列为第一大风险,许多企业也在逐步减少进口原料的使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