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行该不该买ETF?专家:中国央行需谨慎决策

叶斯琦 吴娟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叶斯琦 吴娟娟)购买本国股票作为不寻常的宽松政策最近被机构广泛关注。近日,市场激辩央行是否应该购买ETF。

  中信证券秦培景团队在研报中指出,从中国情况来看,央行购买ETF也具备一定可行性。

  “药”不能停 日本央行“猛药”上瘾

  购买ETF被认为是央行诸多宽松手段中的一剂猛药,非极端情形不可用。分析人士认为,它一定程度上或许稳定了市场,降低了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鼓励了投资者购买风险资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猛药会上瘾,需谨遵医嘱。购买终有结束的时候,而当购买终止时,市场一番腥风血雨或难以避免。

  据金融时报2018年8月发表题为“日本央行的8月惊吓背后”。该报道引用野村证券首席股票策略师Hisao Matsuura的观点。后者称“日本央行很有可能已经在逐步降低其购买ETF的力度了,尽管日本央行不会对外宣称。”

  瑞穗证券的分析师也指出,最近数周因为担心日本央行将降低购买ETF的力度,不少小盘股ETF遭到抛售。小盘股ETF是本轮ETF购买中最大的获益方。

  据外媒报道,2018年1月1日至至2018年12月12日,日本央行累计购买ETF达6万亿日元,购买规模创新高,而且日本央行已经成为众多主流指数ETF的最大持有方。如此大的持有规模,日本央行如何平稳离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专家:中国央行需谨慎决策

  中国央行到底应该不应该效仿日本央行。支持的意见认为,购买ETF可定向支持企业。比如,通过购买研发经费占比高的相关ETF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开展研发。而且这种宽松手段没有溢出效应可精准发力。

  中信证券秦培景团队表示,央行扩表直接购买ETF不存在信用乘数效应,流动性不会外溢,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可以学习日本设计“定向调控”式的ETF购买计划,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固定资本、R&D等。

  反对的意见认为,购买ETF是应对极端情形下举措。中国目前尚无必要进行这样的操作,而且进行这样的操作可能于事无补。基本面不改善,这种宽松手段未必能够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1月9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央行支持实体经济有很多方式,比如降准、降息、定向支持三农和小微等。就央行买股票而言,从日本的经验看,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并不明显。

  指数基金巨头道富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日本央行至少促进了指数基金领域的创新。例如,为了迎合日本央行的胃口,日本基金公司纷纷推出研发ETF等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指数基金的发展。但也有机构人士表示,中国央行的政策目标太多了,任何一项政策都会需非常谨慎。

  中国ETF在2018年取得了大发展。在2018年公募权益规模大大缩水的情况下,ETF份额的大幅增长成为一抹难得的亮色。数据显示,2018年权益类ETF增加1460亿份,规模增长超1700亿元,部分ETF在2018年吸金超1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能够承载大体量资金入市、风格明显的ETF等工具型产品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央行买不买ETF,ETF发展或都将继续。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