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青山自救现转机 LME镍16日恢复交易 每吨14万元内外盘“价差”有待消解

董鹏 21世纪经济报道

  接下来,如果出现伦镍跌、沪镍涨,巨大价差将得以修复,市场将重归理性与平衡。

  伦镍风波,看起来正在步入“收尾”阶段。

  “在静默期内,各参团期货银行同意不对青山的持仓进行平仓,或对已有持仓要求增加保证金。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集团应随着异常市场条件的消除,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减少其现有持仓。”3月15日凌晨,青山实业公众号发布声明称。

  毫无疑问,对青山集团而言,期货银行的金融信用支持将是其化解危机的一个重大转机。

  与此同时,LME也宣布,其镍期货将于伦敦时间3月16日8:00(北京时间3月16日16:00)恢复交易。

  所确定的基准价为3月7日的收盘价,即50300美元/吨。考虑到汇率、增值税等因素,约等于人民币36万元/吨,而15日沪镍主力合约尚不过21.65万元/吨。

  超过14万元的内、外盘价差,又该如何去修复?这对于此次伦镍风波能否顺利解决,以及全球镍产业链的定价、市场运行,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及各方数据了解到,5万美元的伦镍价格处于历史绝对高位,而沪镍本周一还要低于国内电解镍现货,整体处于偏低位置。

  接下来,如果出现伦镍跌、沪镍涨,巨大价差将得以修复,市场将重归理性与平衡。当然,在引入涨跌幅限制后,伦镍价格的理性回归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国内期、现价格表现相对理性

  “期货价格的理性回归,最终还要看现货市场的成交反馈情况,在伦镍价格异常波动期间,国内相关产品成交情况就大幅减少。”国投安信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肖静3月14日介绍称。

  彼时,SMM电解镍报价较沪镍期货小幅升水,二者价差在4000元/吨,均处于相对偏低位置。

  而在3月8日伦镍宣布取消当天交易结果,并暂停交易后,国内沪镍期货价格也已率先开始回归。

  3月9日,沪镍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停,并创下26.77万元/吨的新高。

  当天上期所宣布,9日晚夜盘交易起,沪镍2204等多个合约暂停交易一天,并对其涨跌停板幅度与保证金比例作出调整。

  而从10日夜盘交易起,沪镍2204合约价格开始明显回落,3月14日更是一度跌至18.7万元/吨的低点。

  按照当前21.65万元的价格来看,只是略高于3月7日伦镍收盘时的21.1万元的价格。

  其中几千元的溢价,更多是来自于上述内、外盘巨大价差的修复诉求,以及国内电解镍现货市场所带来的支撑。

  比如3月15日上海电解镍现货,已经小幅上涨至22.65万元/吨,不仅高于沪镍主力合约价格,也要高出近月2203合约6500元左右。

  “从沪镍近期的成交、持仓数据变化情况来看,整个市场观望态度尤为明显。”上海一位期货行业人士指出。

  仅以持仓量为例,该指标便代表了市场参与度的高低。

  3月7日,沪镍期货整体持仓量达到阶段性高点的29.8万手,此后伴随市场波动的增加,持仓量逐步下降至21万手左右。至15日发稿前,最新持仓量为15万手。

  “整体上看,伦镍暂停交易期间,沪镍减仓明显,并未出现对标伦镍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的情况。”上述期货业人士指出。

  换言之,在伦镍暂停交易期间,沪镍价格、市场交投情况均出现了降温。

  就国内镍产品现货市场表现来看,包括电解镍、硫酸镍在内的产品,也基本呈现先涨后跌,等待LME恢复交易的走势。

  “因前两天报价从每吨4万元跳升至5万元以上,国内硫酸镍厂纷纷停止采购,甚至对海外客户大面积毁单。”国内有色金属研究机构安泰科14日指出。

  不过,百川盈孚数据显示,3月6日,国内硫酸镍现货价格为4.33万元/吨,伦镍异动期间,3月9日硫酸镍大幅调涨至6万元/吨,至15日已经再次回落至5.15万元/吨。

  成本端的扰动因素,已经得到了一定缓解。

  综上,可以看出,国内期、现两个市场的价格参考坐标为伦镍异常波动前的价格,价格处于小幅溢价状态,市场各方也在等待LME恢复交易后的价格走势。

  14万元/吨价差修复的两种可能

  “3月7日的问题不大,主要是3月8日的成交数据异常。”肖静指出,当天伦镍价格的上涨是在非活跃交易时段,流动性极弱情况下所出现的异常波动。

  她表示,至于7日交易结果的“水分”有多大,LME自身也在进行仓位的审视,比如哪些异常交易需要被剔除,并无定论。

  而就最新进展来看,LME将3月16日恢复交易的基准价定为3月7日的收盘价,交易所层面是认可当天的交易结果。

  即便如此,当前内外盘之间仍然存在巨大价差。

  按照3月7日伦镍50300美元/吨的收盘价计算,并将汇率、增值税(约13%)等成本考虑在内,折合人民币为36万元/吨,高出国内电解镍期货、现货14万元/吨。

  那么接下来价格的演变,无外乎两种可能。

  一种是,伦镍下跌、情绪回归理性,通过内外盘的正常联动机制修复上述价差。另一种,则是伦镍在5万美元的高位上继续上涨,内外盘价差继续扩大。

  而就青山集团声明中“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集团应随着异常市场条件的消除,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减少其现有持仓”,以及LME宣布重启伦镍交易等迹象来看,多空双方可能已经达成和解,伦镍风波随之步入收尾阶段。

  此外,从LME降低大户持仓报告头寸数量、设置涨跌幅限制等措施来看,该交易所也在加强自身监管,为资本炒作设置“红绿灯”,以确保市场稳定。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多空力量的有序撤离,因资金炒作所引发的伦镍异常波动,自然也将在市场力量下重新进入到平衡状态。

  上述预期如能兑现,内外盘的巨大价差很可能会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来修复。更何况,当前5.03万元/的镍价已处于绝对历史高位。

  按照安泰科、银河期货统计,LME镍历史均价亦始终没有超过2万美元,如2001年至2021年、2017年至2021年期间均价尚不过每吨1.74万美元、1.4万美元。

  加之3月7日伦镍单日涨幅超过72%,等到16日恢复交易后,亦不排除价格迅速回落的可能。

  “异常波动过后,即便伦镍价格继续上涨,也难以形成趋势。”肖静指出。

  据她介绍,从2月底、3月初的调研情况来看,基本金属中只有镍价最为低估,所以不少投资机构本身处于多头配置状态,“投产增速慢、消费增速快,市场预期价格要上涨,但是价格涨上去的周期会比较漫长。”

  结果,伦镍异常波动影响,价格上涨一步到位。

  肖静认为,“上涨趋势已经结束了,图表封死了后续上涨空间。接下来,预计市场多空双方都会偃旗息鼓,镍市场会迅速冷淡下去。”

  青山集团深陷伦镍风波启示

  此次伦镍异常波动,业内普遍认为是一次脱离基本面、资金推动的逼仓式上涨。

  表面上看,是空头手中缺乏满足LME交割标准的电解镍产品。而更为深层次,则是现有镍行业定价机制与行业发展趋势所形成的冲突,对此不止一位人士持有类似观点。

  期货的标准交割品是电解镍,而以硫酸镍为代表的镍产品却代表了未来。

  “目前国内外期货交易所的镍合约均是电解镍,镍生铁、硫酸镍不是标准交割品,但是到2025年这部分产量有望占全球份额近80%。”安泰科指出。

  对此安泰科镍钴首席专家徐爱东还表示,如果说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交割品不一致(此镍非彼镍),就不应该参与保值交易,那么这些企业的保值需求如何满足?期货交易所要不要开发这些交叉套保的客户和市场?开发完客户,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提供相应的服务?

  肖静也持有类似观点。她在一篇近期业内广泛流传的文章中指出,这次(伦镍风波)事件更进一步地显示出LME远期定价、现行布局已难堪全球有色金属定价中心的重任。

  “伦镍两日波动200%的行情,暴露了它的风控缺陷,也显示了LME在竞争激烈的全球交易所行列中失去了足够的创新力”,肖静表示,当前海内外依然围绕电解镍、镍板、镍豆的衍生品序列,已经落后于镍资源上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

  所以,此次伦镍异常波动于国内衍生品市场而言,更是带来了一个适时升级的契机。

  比如尽快调研、筹备推出更符合产业需求的硫酸镍、碳酸锂等锂电原材料期货品种,以满足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的需求。

  虽然上游矿产供应端,国内话语权不具备优势,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上述期货品种的推出至少代表了需求端的强弱关系。

  与之相匹配的,国内市场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也应加速建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中镍、钴、锂三大核心原料,目前国内现货报价混乱,并未形成一个公开、具备较强公信力的现货价格体系。

  碳酸锂等产品,目前所采用的现货报价来源多为亚洲有色、上海有色和百川盈孚,产业链企业、卖方等投资机构亦会参考上述价格。

  “由于电解镍资源、贸易集中度高,市场并没有形成如长江有色、SMM那样的,或多或少能够从市场调研、抽样得来的现货价格,而是镍市交易一开始就依托无锡不锈钢电子盘市场有着极高的投机属性。”肖静指出。

  她认为,对于镍这样相对小众的市场,建立与国内镍行业匹配的标准规范的现货报价体系,也要跟上。

  当然,这可能需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等较高层面来推动落地。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觉醒、完善。成熟的市场建立在成熟的投资者基础上,投资者要了解交易市场的特点和情况,理性看待境内外市场关联的逻辑性,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伦镍的故事渐进尾声,但从14日晚青山公告和LME关于复盘的最新公告来看,16日北京时间16点LME开盘后可能价格会剧烈波动,也不排除风险的故事继续上演。

  暴涨、暂停、取消交易等连环风险爆发表明,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挑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性独立思考与风险控制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