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油脂企业代表齐聚襄阳,参加合益荣、银河期货举办的“二季度油脂油料市场分析研讨会”,共同探讨企业如何拥抱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风险。随后,“中国油脂30人论坛”“支行行长走进大商所”也将在北京、大连等地如期举行。这些都是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每年数十场活动中的“常规操作”。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构建综合性培育平台,大商所2017年、2019年先后设立20家产融培育基地。扎根产业的基地培育模式引起国内相关产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打造了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的常态化培训体系。近期,大商所将“产业培育基地”更名为“产融培育基地”,从“产业”到“产融”,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内涵的扩充与提升。“以期带现”“以现促期”,将单维度向多维度培育结合,推动“产业”向“产融”升级势在必行。
产融培育“遍地开花” 促进期现结合的良性循环
2017年4月,大商所启动了产业培育基地项目,初衷是要抓住龙头企业的“牛鼻子”,对产业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通过“大手拉小手”、“期现手拉手”,形成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首批基地包括九三粮油、山东华信工贸、北京合益荣、金发科技等11家行业龙头地位的生产、贸易企业,覆盖铁矿石、油脂油料、化工等品种板块,在主要现货产销地区均有布局。至2018年底,首批基地已开展34期培训,累计培训企业超过2200家,受训学员超过3200人。
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发挥典型企业在产业培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商所创新市场服务工作思路,建设了包括产融培育基地在内的多层次产业培训体系。产融培育基地定位于“集行业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开发、市场调研及信息反馈、市场功能发挥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育平台”。两年来,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枢纽,切实发挥了大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据大商所会员服务部总监蒋巍介绍,与以往期货公司组织活动不同,产融培育基地主要依托龙头企业,由基地全程召集学员、组织师资、安排场地。基地培训围绕“产融结合,示范带动”的思路来开展,龙头企业派出本企业资深专家、结合自身经营“现身说法”进行期现培训。基地培训重视模式推广、减少知识说教,以期货为纽带进行业务层面的合作,大大增强了企业客户的粘性,内容更具针对性,与产业实际结合更紧密,培训效果更好。
此外,相比于期货公司,龙头企业通过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黏合力和合作理念开展培训,更容易得到产业企业认可和接受,有效解决了以往产业培育中的信任痛点。
对于龙头企业参与产融培育基地建设的初衷,合益荣集团总经理周世勇认为,企业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产业链整体,如果不保证风险控制,行业整体利润就要受到损失,龙头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特别是近几年,多数行业不断洗牌,不少民营企业不了解期货,缺少期货交易经验,有些企业甚至把期货当成投机工具来对待,导致市场把握能力较差、风险控制能力不强。在产业内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观念、促进“以期带现”“以现促期”的良性循环刻不容缓。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合益荣不仅自身积极参与期货,也将市场和行业相关的信息和研发优势通过培育基地传达给下游客户,推动传统的销售模式向服务营销模式转变,带动下游企业一起运用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首批基地学员大多来自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日常合作伙伴,在保证培训面向实体企业的同时,有效促进了龙头企业与周边及上下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合作。
同为大商所首批产融培育基地的广东柏亚是一家大型化工贸易企业,其副总经理谢彩华对此感同身受。他认为,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依靠购销价差、区域价差、时间价差的老“三差”盈利模式难以维持。企业需要学习和利用期现价差、利率差以及汇率差的新“三差”来指导经营和风险管理,全行业发展秩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维护。
“我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主动担起重任,在做好自身风险防控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将多年来学到的风险管理经验传递至全行业,以此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稳定发展、优化行业整体利益。”谢彩华指出,经过两年来的培训交流,柏亚与企业学员实现了共成长,近50%的企业学员已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80%的贸易商学员已将基差贸易应用到采购业务中。
中航国际钢铁贸易公司是一家大型钢矿贸易企业,近年来贸易量持续增长,2018年铁矿石贸易量超过1800万吨。“贸易量的增长,积累了更多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前我们更多地将期货定位为盈利工具,但通过参加培训,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认识到实体企业还要不忘初心,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目的是套期保值,而不是盈利工具。”该公司贸易部经理王炯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