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构建综合性培育平台,大商所2017年、2019年先后设立20家产融培育基地。扎根产业的基地培育模式引起国内相关产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打造了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的常态化培训体系。近期,大商所将“产业培育基地”更名为“产融培育基地”,从“产业”到“产融”,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内涵的扩充与提升。“以期带现”“以现促期”,将单维度向多维度培育结合,推动“产业”向“产融”升级势在必行。
产融培育“遍地开花”
2017年4月,大商所启动了产业培育基地项目,初衷是要抓住龙头企业的“牛鼻子”,对产业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通过“大手拉小手”、“期现手拉手”,形成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首批基地包括九三粮油、山东华信工贸、北京合益荣、金发科技等11家行业龙头地位的生产、贸易企业,覆盖铁矿石、油脂油料、化工等品种板块,在主要现货产销地区均有布局。至2018年底,首批基地已开展34期培训,累计培训企业超过2200家,受训学员超过3200人。
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发挥典型企业在产业培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商所创新市场服务工作思路,建设了包括产融培育基地在内的多层次产业培训体系。产融培育基地定位于“集行业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开发、市场调研及信息反馈、市场功能发挥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育平台”。两年来,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枢纽,切实发挥了大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中航国际钢铁贸易公司是一家大型钢矿贸易企业,近年来贸易量持续增长,2018年铁矿石贸易量超过1800万吨。“贸易量的增长,积累了更多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前我们更多地将期货定位为盈利工具,但通过参加培训,我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认识到实体企业还要不忘初心,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目的是套期保值,而不是盈利工具。”该公司贸易部经理王炯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