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建东山:一座海岛的绿色足迹

吴剑锋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10月4日电 题:福建东山:一座海岛的绿色足迹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

  登上海岛的制高点远望,一座座石头厝散落在苍郁的丛林中,远处,平缓的沙滩延伸进大海,蓝色的海岸线与绿色的木麻黄共同构筑起这座海岛的生态屏障。

  位于福建漳州的东山县,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如今,往来东山的游客或许很难想象,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寸草难生、黄沙漫天,岛民们过着“无风一片白、有风地搬家”的苦日子。

  位于海岛东南部的山口村,曾是风沙肆虐最严重的地方之一。“风吹沙走,晚饭桌子刚擦好,菜还没端上来,又是一层沙子。”61岁的山口村村民陈进顺曾听母亲说起从前的日子,由于干旱严重,庄稼“十种九无收”,当时,他所在的村子有一半以上村民常年在外当乞丐,被称为“乞丐村”。

  要除穷根,先治生态。20世纪50年代,在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下,东山开展植树治沙运动,几经失败后,顽强的木麻黄最终在岛上扎下了根。

  如今,从山口村村口一眼望去,仍能看到成片的沙墩被一排木麻黄挡在村子外。

  陈进顺说,谷文昌带领大家种完第一批树后,村里又发动团员青年种树。就这样,60多年来,一代代人轮番上阵,沿海一带甚至一度出现“无处可种树”的情况。

  “大家都把木麻黄当成宝贝一样,如果不是这些树,村子早就被风沙给盖住了。”陈进顺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到鲍鱼场做工,三四年就能回家盖个房子。

  山口村是海岛巨变的一个缩影。一排排木麻黄让岛民告别了苦日子,也为后代奠定了宝贵的生态旅游基础。

  出生于1984年的民宿老板刘士旭去年回到东山南门湾开办民宿。民宿距离南门海堤不到20米。58年前,为防止风浪引起海水倒灌,谷文昌组织当地百姓建起这座海堤,如今,海堤与大海、石头厝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悠然闲适的图景。

  刘士旭说,好生态吸引了各地游客接踵而至,这两年的国庆假期,民宿都一房难求。刘士旭原先在外地工作,一个月工资五六千元,如今回到家乡,仅半年就盈利20多万元。今年,原本在水产厂上班的姐姐也到民宿卖起工艺品,一家人一起吃上“旅游饭”。

  “如果不是木麻黄挡住风沙,海堤挡住浪潮,就不会有东山的今天。”刘士旭感慨,这几十年来,当地对生态的珍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依托良好的环境,这几年海岛的旅游业蒸蒸日上,民宿数量几乎年年翻番,南门湾一带仅视线可及的民宿就有十多家。

  东山围绕“生态旅游”久久为功。如今,当地坚持“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元、绿化1万亩”,全岛绿化率超过94%。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2亿元。

  “未来,我们将朝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继续迈进。”东山县委书记洪泰伟说,“这也是保住老祖宗给的资源禀赋,传承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