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遭遇“增量不增收” 银行理财向底层能力建设求解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现在单纯关注各家公司的管理规模没有太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底层(投研+科技系统)能力建设。”一位银行理财行业观察者意味深长地说。

  自2019年5月工银理财作为首家银行理财公司成立以来,银行理财公司走过近5年发展历程,行业在投研能力建设、科技系统建设、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行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产品短期化、底层资产单一化等问题,而费率内卷下的“增量不增收”、被公募基金在规模方面反超引发的焦虑同样不容忽视。

  展望未来,银行理财行业如何通过提升底层能力破除成长焦虑,拥抱下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

  转型成果丰硕

  2023年,“稳健低波”成为银行理财的重要代名词,行业在稳健布局中逐步加大转型力度,这既体现在产品策略、管理规模的变化上,也体现在产品形态、投研策略、渠道建设、系统建设等方面。

  这在各家银行2023年报中显现端倪。

  产品端,中邮理财在邮储银行年报中披露,2023年公司在业内首发多款创新产品,收益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目标日期指数等产品规模突破100亿元。兴银理财在“八大核心、三大特色”产品体系基础上,搭建量化多类型产品线,发行“固收+优先股”等低波含权理财,持续完善主流策略产品线。

  事实上,多资产、多策略已成为银行理财公司的热词。“目前各家公司都在实行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我们公司也在完善策略库建设,会根据行情发展创设不同策略产品,比如前阵子就创设了包含黄金投资策略的产品。”一位国有行理财公司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渠道端建设更是多面开花,这不仅体现在销售渠道数量增多,也带动着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的提升。

  中信银行2023年报称,2023年信银理财不断加强“线上宣传+线下推广”“机构+个人”的直销体系建设和“12(国有、股份行)+3(头部互联网银行)+N(中小城农商行)”的代销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生态圈,截至2023年末累计与127家代销机构开展合作。

  截至2023年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开展代销业务,代销余额超3400亿元……平安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理财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级别大关,产品余额10130.6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4.2%。

  多项难题待解

  阳光下也有阴影。在银行理财行业稳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规模被公募基金超越、行业“增量不增收”等尴尬境地,这在2023年更加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和2023年12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27.69万亿元和27.60万亿元,而同期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分别为25.34万亿元和26.8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失去“资管一哥”宝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公募基金的市场规模还在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3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为29.20万亿元。而银行理财在“季末效应”下规模有所降低,据中信证券研究测算,2024年3月末理财规模环比降低约1.2万亿元,至26.33万亿元。

  在规模没有得到明显增长和响应减费让利号召的背景下,行业经营业绩整体出现下滑,部分公司更是出现“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多家银行年报发现,2023年,中邮理财、兴银理财、青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净利润均较2022年减少超10%,农银理财、建信理财、渝农商理财净利润均较2022年减少超50%。

  对此,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信分析称:“2023年理财规模增加的同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进而导致占总营收比例有所下降。我们判断这与产品结构短期化、高收益资产留存不足、代销行议价能力强等因素有关。”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1年以上期限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比例为67.02%,较年初减少5.58个百分点。2023年末,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下降,仅为0.8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为2.86%,而2022年末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为3.14%。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短期化的产品结构容易带来管理规模和经营业绩的不稳定,底层资产单一化更是“危险”。

  “过去几年来银行理财规模实现大幅提升,但这只是债牛行情下的一种表象。当未来权益市场行情大幅好转之后,长期着重发力固收投研的银行理财不一定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客户、管理规模可能会被其他资管行业快速夺去。”一位股份行理财公司高管对银行理财的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表达担忧。

  强化底层能力建设

  自银行理财公司成立以来,银行理财行业逐步破解产品净值化、投资者教育等系统性难题,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行业如何迎接下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开启管理费率、申赎模式优化,“0费率”“理财夜市”等模式获得不少投资者好评,更有部分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突出重围,实现逆势增长。但这些仅是表象,以投研能力、科技能力为基础的底层能力建设才是理财公司作为资管机构的最终竞争力。

  对于投研能力的建设,兴银理财董事长景嵩表示,要“展多资产中板,补权益短板”。未来,银行理财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策略、行业、个股在内的多维度、多层次权益投研体系,大力培养多资产、权益投资优秀队伍,与各类优秀资管同业、市场研究机构及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灵活运用衍生工具、对冲手段管理好含权产品的波动和回撤,在多资产及权益投资上实现高质量增长。

  与其他资管子行业相比,银行理财行业具有从业机构和产品数量多、期限复杂等特点,这些都考验公司的金融科技能力。这也将促使银行理财加大科技系统建设,加大相关人才培育力度,为后期丰富投研体系和产品投资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以往有一些理财公司的运营人员是外包的,目前也在逐渐走向自主化建设,培养和招募专业的人才。”一位国有行理财公司运营部门人士表示。还有一位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在债券市场发挥着机构投资者和产品定价者的作用,公司内部正在研究债券量化交易,其中科技系统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呈现精细化管理特征。某理财公司表示,投研交易板块,2023年投资系统新增9项投资品种或场景,智能交易平台项目上线,询价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投研交易管理功能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板块,实现对产品全流程阈值偏离度、破净产品修复跟踪监测的数字化。

  发力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组成部分,银行理财在产品端、投资端、资产端甚至是内部管理方面都可以有效发力。

  “针对科技金融,理财公司要在科创金融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通过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方式,引导长期资金投资非上市公司一级市场股权。针对绿色金融,理财公司要在产品端、投资策略端和资产端同时做好文章,推进ESG绿色产品创设发行,探索绿色理财产品形态创新、投资策略创新和资产创新。”景嵩表示。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望为理财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打开更大窗口。

  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银行理财公司来说,《意见》意味着产品端可配置更多优质资产,提高资产配置的多样性和投资效率。通过参与资本市场,银行理财产品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升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进而提高投资者的财富感知。《意见》有助于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政策鼓励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这为公司提供了更多业务创新空间,可加大对股票型、混合型理财产品的设计创新力度,满足投资者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

  “新国九条的发布让我们加大权益投资能力的决心更加坚定。”一家理财公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