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稳健低波”产品盛行 银行理财探寻更优解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与2023年“稳健低波”产品大量面世相呼应的是,银行理财配置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在一年之间增加2.5万亿元,而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这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密切相关。

  分析人士认为,发行“稳健低波”产品并非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唯一解,银行理财可通过产品创新和多资产策略探寻更优解;此外,补齐权益投资短板也是破解之道。

  满足“稳健”需求

  “全行业都在大力发行‘稳健低波’产品。不仅如此,大家青睐于发行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一家理财公司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吐槽道,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背景下,只要理财产品有了“稳健低波”这个标签,产品就易于发行。

  上述人士的话不无道理。2023年以来,“稳健低波”成为理财市场吸金神器。以农银理财为例,这一年其推出“低波悦享”系列产品,截至2023年末该系列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合资理财公司也开始试水,2023年11月,汇华理财推出公司首只低波定位产品。

  关于“稳健低波”,业内并无明确定义,但主要配置现金、同业存单、银行存款是“稳健低波”产品的重要特征。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为26.7%。而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96万亿元,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为17.5%。计算可得,2023年,理财产品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金额增加2.5万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下降。2023年末,这三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6.45万亿元、1.79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为56.61%、6.16%、2.86%,而2022年末规模分别为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0.94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为63.68%、6.48%、3.14%。

  在建信理财副总裁李丽杰看来,当前业界热衷于发行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这与经过多轮市场调整,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对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有关。

  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认为,无论是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增加,还是风险较小的产品占比明显上升,均反映出理财公司在主动迎合客户需求。

  难题待解

  提起“稳健低波”产品盛行,业内人士不免想起2022年末的债券市场波动。彼时,银行理财市场出现“赎回潮”,最终促使银行理财在2022年末的存续规模较当年初下降4.66%,达到27.65万亿元。此后,“稳健低波”产品大量面世,并经常叠加“减费让利”优惠措施,以缓解投资者焦虑。

  不过,银行理财仍有难题待解。

  一方面,规模排位下降。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和2023年12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27.69万亿元和27.60万亿元,而同期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分别为25.34万亿元和26.8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失去“资管一哥”宝座。

  另一方面,行业缺乏长期资金。报告显示,2023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288天至381天。截至2023年末,1年以上期限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比例为67.02%,较年初减少5.58个百分点。而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6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比例为20.97%。对于广大资管从业人员而言,稳定且长期的资金属性,才能让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逻辑有更长时间维度的贯彻和执行,也更容易产生出色成绩。

  “相比保险,虽然都要做绝对收益,但理财资金负债期限短;相比基金,虽然都是短期资金,但是理财机构又要做出绝对收益。”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曾向记者介绍银行理财的尴尬境地。

  更为关键的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公司并不是成熟的资管机构,产品结构严重失衡,权益类产品占比极少,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不稳定性。

  “和理财产品仅靠固收类产品‘一条大腿走天下’不同,公募基金产品体系非常完整,收益风险特征从低到高布局合理。”周毅钦说,理财产品目前只适合于“债券牛市”场景,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理财资金就有回流表内或者流出的倾向。

  多管齐下注入活力

  展望2024年,分析人士表示,“稳健低波”产品的发行仍会是银行理财市场的重要内容,但银行理财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资产创设、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完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产品研发层面,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形态、产品功能、产品的收益兑付方式都有待挖掘和完善的空间。

  李丽杰表示,建信理财将积极创设对接养老、教育等民生需求的普惠性理财产品,开发分红、定期资金返还等功能,提升理财产品的普惠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出现行业首只定期给付型产品,通过设置0.3%的月度定期给付比率,将产品收益提前“落袋为安”。

  在资产配置层面,QDII、期货及衍生品等都是银行理财可以尝试“+”的方向。

  “市场人士往往认为,银行理财配置的除了债券以外都是权益类资产,而实际上现在银行理财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多资产、多策略方式,把策略当成一种资产配置到产品当中,增加产品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加收益弹性。”民生理财副总裁徐红表示。

  在行业配置上,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认为,可以增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目前光大理财大量投研精力放在通过ETF抓行业和宽基的配置机会方面。

  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认为,要通过数字金融、科技赋能重塑核心能力。借助科技手段降低客户服务门槛和成本,拓展服务边界、延伸服务半径,通过“千人千面”的产品创设增强客户黏性。借助AI和大数据,全面提升数据分析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将智能策略、模型、算法等先进工具应用到理财投资全过程,全面增强投资管理和风控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近年来银行理财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但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逆向布局权益市场,引导投资者偏好,有利于稳定银行理财的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规模。

  “权益投资能力应成为银行理财公司核心能力之一。近期公司正计划针对含权产品推出包含产品费率优惠等一系列活动。”一家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对权益市场的探索渐有成效,近期有部分含权产品的募集成果超出预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