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记者体验“套娃”式导流 网贷平台客户信息安全待加强 银保监会将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

石诗语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此前,多位网贷消费者向相关投诉平台反映,有平台在贷款过程中多次跳转导流至第三方贷款服务机构,且存在个人信息被泄漏的风险。随后,中国证券报记者亲测多个网贷平台贷款流程,发现部分平台涉嫌多次导流、过度授信、虚假宣传等问题。

  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3月15日表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银保监会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大监管力度。郭武平在提及银保监会未来重点工作时强调,将开展银行业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切实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升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性,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套娃”式导流

  “根据好分期的导流信息,我下载了一个叫‘小金牛’的网贷平台。”网贷借款人小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平台让我填了个人信息,并让我共享了通讯录等,强制放款1000元,且使用期限只有两天。期间还接到了几个贷款营销电话,感觉信息被盗用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亲测了好分期、好享借、爱分期等多个网贷平台,发现这些平台在借款过程中,均通过跳转第三方信贷机构的方式进行导流,而平台本身并不提供贷款业务,这些第三方机构多数是小额贷款公司。

  “对于这类平台,业内称为助贷平台。”某互联网金融公司信贷业务经理说,“一些平台不具有贷款业务相关牌照,不能直接开展借贷业务,但只要它符合联合贷款资质以及互联网贷款的相关要求,就可以和其他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导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贷款业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亲测时发现,此类平台在导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此类平台所导流的借贷App大多无法在正规的应用软件市场进行下载,只能通过平台内提供的下载链接或点击“直接下载”按键,并按照平台给出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下载,且需完成手机设置中的信用认证。

  还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在爱分期平台导流中需频繁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此外,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宣传和下载方式繁多,几乎无孔不入。除通过助贷平台App导流招揽客户外,公众号、小程序、网页、弹窗广告、短信链接等,都是这些贷款服务机构导流跳转的渠道。

  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某平台注册过程中,需提供多项个人信息,且平台方在注册协议中表示,经用户授权之后,部分信息可能与第三方平台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台的《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所涉及的信息之多,有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之嫌。其中,除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等基本信息外,平台方还会要求用户自主提供或授权平台通过第三方获取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情况、征信信息、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工作情况、婚姻状况、联系地址等多种私密个人信息。

  此外,平台方在“隐私条款”中明确表示,为了便于第三方服务机构评估是否向用户提供相关业务服务,在用户勾选同意后,将把用户在该服务平台预留的手机号码向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加密方式进行分享。基于合作情况变化导致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增减,无需另行确认。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没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就不是个人征信机构,不能向其他机构提供各种信用信息。

  高度重视客户信息保护

  中国银保监会14日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提示》指出,消费者应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郭武平15日表示,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大风险提示力度,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年轻人等特定群体加强提示。同时会出台专门制度,对包括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在内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还将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压实机构的责任。

  董希淼表示,对网贷平台而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客户信息保护,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严密的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安全。在管理上,应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根据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业务需要、敏感程度等,实行分级管理。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应在技术上对客户信息复制、查询有硬约束,比如建立分级审批、双人控制等要求。在机制上,加强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