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支撑地位
自古至今,县作为我国行政管理和区划的基层组织,处于安民、富民第一线。“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中国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把县郡的发展与治理作为治国安邦最根本的工作。“民为邦本,县乃国之基。安邦之难,难在固本;治国之难,难在强基”。
目前,我国行政区经济体系主要有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等层级,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单元是县域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40页)。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基础性地位非常清晰,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推动“三农”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地位;同时也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前沿阵地,是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国家出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篇就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正因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强国必须强省,强省必须强县,强县必须富民,富民必兴产业。只有县域实体企业的规范培育,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金融工程的湖北探索
(一)县域金融工程的内涵和原理
县域金融工程是指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系统金融谋划,结合县域经济及其资源禀赋情况,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达到金融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推进县域金融工程紧密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更多来自最基层的地方中小微企业到区域股权市场挂牌并为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企业规范治理,培育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活,则就业旺,产业兴,经济强。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旨在通过系统的金融谋划,发挥金融引领作用;通过助力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通过产业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中,要注重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形成由间接融资一轮驱动转变为依靠间接、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融资格局,做大县域融资总量,优化融资结构,确保县域贷存比逐年提升,融资总量每年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二)湖北省探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的主要做法
在实施步骤上,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确定了规划先行,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由下至上,逐层推进的路径安排。
1.试点先行,探索打造“通山模式”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小微和“三农”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全省推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之前的2014年度,全省贷存比为69.30%,县域贷存比为44.9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于每吸收100元存款,只有44.98元贷给当地服务实体经济,其余资金流向中心城市和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县域实体经济面临“失血”的困境。因此,县域经济要发展,县域金融要先行。
2013年6月开始,湖北省政府金融办指导、推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和省级重点贫困县——通山县人民政府协作,在通山县设立了“中国湖北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引进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武交中心”)与之紧密对接,并提供服务。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该示范基地成功培育了15家通山小微企业在武交中心挂牌,形成了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第一个县域板块——“通山板块”。过去封闭在大山深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微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后,公司内部治理得到改善,市场知名度明显提升,部分企业迅速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和青睐。现已实现股权融资1.5亿元,达成意向融资1.3亿元;1家企业(玉龙机械)成功被上市公司(星光农机,证券代码:603789)实施股权并购;两家企业已经启动了升级转板到“新三板”的挂牌辅导。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通山县从资金流出地变为全省第一个资金净流入县。在通山这样一个思想观念普遍较为保守、经济和金融都十分落后的山区贫困县,实施县域金融工程试点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令人深感欣慰和振奋,为全省其他地方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金融发展样本。
2.总结经验,开始推广“通山模式”
在成功打造“通山模式”的基础上,湖北省政府于2015年4月在通山县召开“全省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总结通山经验,鼓励全省各地学习、借鉴“通山模式”,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找准三个发力的重点:一是政府主动作为,有效发挥政策指引作用,做到规划先行,打造县域金融工程升级版;优化环境,集聚金融资源;搭建桥梁,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借助外脑,发挥金融智库作用。二是金融机构转变观念,联网布局,深耕县域;量身定制,研发创新;加强监测,防控风险,在敢于创新、加大对小微和“三农”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县域金融网络加强风险预警,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三是企业立足规范健康发展,主动发挥主体作用,借助县域金融工程有利时机,努力做到规范管理、诚信经营,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多渠道融资,实现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同步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快推进,确定首批试点县市
为解决好全省小微和“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重点和难点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列为201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出实施金融领先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2015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金融工作座谈会,部署加快推进全省县域金融工作。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首批试点县市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总结了通山、红安等地开展县域金融工程的经验,并就湖北县(市)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探讨。同年7月份,省政府选择首批27个县市区进行县域金融工作试点。此间,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和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到全省各市州区县做了关于实施县域金融工程的实地调研和巡回报告,做到了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组成项目小组,分赴全省各试点县市区进行市场推广、企业尽职调查、服务对接。至此,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创新探索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之后,于2016年7月向全省铺开。
4.政府推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和推广期间,湖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市)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5]5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股权质押融资办法的通知》(鄂政办[2015]31号)、《省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关于鼓励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到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的通知》(鄂科技通[2015]35号)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市州(县)分别出台相关配套奖励或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到武交中心规范培育、挂牌交易、融资发展。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特贫地区的黄冈市,最早于2012年7月将鼓励和引导当地上市后备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写入政策文件。从2014年起,黄冈市及其11个县市区政府纷纷出台针对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扶持政策,形式主要有五类:一是企业挂牌直接奖励;二是企业直接融资奖励;三是对股改企业有相应的税费减免;四是对纳入“湖北省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的企业给予优先办理立项审批、转报或核准、备案等手续,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对企业改制挂牌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税收、环保等重大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介入,主动加强指导与服务;五是对在湖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以其变更为股份公司前一年上缴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为基数,3年内上缴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环比增长部分由财政等额奖励给企业,其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在纳税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财政等额奖励给该企业。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市将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资本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市政府金融办统一负责全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加强指导服务力度。2016年8月印发的《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2017年6月,荆州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企业上市挂牌的整体目标及上市挂牌奖励标准,还先后召开了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现场推进会议、督办落实会议。市、县两级政府组织了数十场资本市场巡回报告会和企业培训活动,参训企业达1300多家。
5.扎根基层,区域性股权市场深耕县域市场
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运营机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联合银行、券商、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600余家会员中介服务机构,分别对接全省103个县级行政区域,分片区深入基层,走访企业,服务县域经济。
得益于全省各级政府推动给力,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截至2018年6月,武交中心已举办“四板服务宣讲会”、“四板企业投资融资对接会”、“四板挂牌企业路演会”、“四板推介会”等活动近300场,实地走访企业900多家,与企业家面对面真诚沟通、答疑解惑。同时,武交中心积极主动参加襄阳、宜昌、荆州、黄冈、荆门、仙桃、孝感等地方政府组织的县域金融工程推进会议,向参会企业家和政府领导介绍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和具体做法,引导更多企业到武交中心挂牌培育,融资融智,健康成长。
(三)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金融工程的主要成效
1.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规模迅速壮大
通过对接县域金融工程,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实现了自身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作为运营机构的武交中心的托管、挂牌、交易、融资和特色产业板块等主要业务指标已经跃居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前列,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同业机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市场平台。
截至2018年6月底,武交中心托管登记企业5161家,托管总股本1515.39亿股;挂牌交易企业4339家、挂牌项目6个,其中,“股份公司板”2257家,“科技板”1968家,“青创板”84家、项目6个,“海创板”30家;累计成交87.47亿股,成交总金额183.51亿元;共为368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961笔,实现融资总金额789.22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328.53亿元,股权质押融资460.69亿元。
目前,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已覆盖全省103个县级行政区中的100个,县域覆盖率达到97.09%;县域挂牌企业数量3913家,占挂牌企业总数4299家的91.02%;县域企业股权融资总金额587.79亿元,占融资总金额787.47亿元的74.64%。
2.融资渠道有效拓宽
2015年至今,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北省股权质押融资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的政策性文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挂牌的非上市公司提供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省内非上市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备案发行私募债。截至目前,武交中心累计为托管、挂牌企业办理股权质押融资459.05亿元,且迄今未发生一起到期不还本付息、形成不良资产的事件。区域性股权市场盘活股权“沉睡资产”、力推质押融资业务,已成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一大亮点。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领导来中心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武交中心创新探索“股权质押融资”的做法,将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
3.小微企业普遍受益
小微企业通过到武交中心办理股权托管登记、申请挂牌交易,进行了较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理顺了股权关系,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了财务管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逐渐熟悉了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规范要求。挂牌企业有效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和信用等级,部分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有的成功实现了从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到更高层次的新三板和创业板的转板升级。如襄阳市的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蓝莓及各种深加工产品,属于绿色健康产业。这家企业到武交中心挂牌后,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培育,实力进一步提升,已于2014年11月14日成功登陆“新三板”。大冶市石开工艺青铜铸造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到武交中心挂牌后,经过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资、培育和扶持,均已启动转板到新三板的申报准备工作。
得益于县域金融工程的持续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挂牌后的“获得感”逐渐增强。地处湖北荆州市的湖北海瑞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12日挂牌当天,与武交中心签订了《综合服务协议书》和《财务顾问协议书》,3个月后,武交中心指导、协助其举行了定向增资扩股交流会,现场签约认购股份金额近2000万元;位于湖北省重点贫困县——咸宁市通山县的湖北玉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挂牌,同年6月,企业以在武交中心托管的股权质押给湖北银行获得500万元的贷款;2016年3月9日,该企业又被上市公司星光农机以1.53亿元现金收购51%的股权,完成并购的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利润7200万元。
4.金融扶贫大有可为
截至2018年6月底,已有来自全省贫困县的1048家企业登陆武交中心挂牌,覆盖全省37个贫困县中的36个,覆盖率达97.30%;累计成交3.96亿股,成交总额5.53亿元;已为来自贫困县的72家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527笔,实现融资总金额27.24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3.91亿元,股权质押融资23.33亿元。
在幕阜山连片贫困地区的咸宁市有通山、通城和崇阳等3个省级贫困县,已经培育“通山县域板块”、“幕阜山崇阳绿色工业板块”和“崇阳县域成长板块”等3个特色县域板块。
在大别山连片贫困地区的黄冈市有红安、英山、麻城、罗田、蕲春和团风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培育“黄冈大别山扶贫板块”、“大别山红安红色板块”、“英山云雾茶业板块”、“大别山麻城发展板块”和“湖北蕲春大健康产业板块”等12个县域特色产业板块。2018年1月22日,湖北首个资本市场扶贫专板——“黄冈大别山扶贫板块”在武交中心启动,56家企业集体鸣响金钟、挂牌开市。这56家扶贫企业共有在职员工4680人,其中约40%为贫困人口就业人员,工业转化地方特色资源禀赋的产品有30多种。
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恩施州在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已托管登记企业175家,托管总股本37.29亿股;挂牌企业139家,已覆盖全州8个县市区,县域覆盖率达到100%;已为13家托管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38笔,实现融资总金额2.92亿元;已培育5个县(市)域特色产业板块,挂牌企业直接带动了当地3000多个贫困户人口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和县域金融工程的效应认识不足。作为场外市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功能总体上还比较弱,提供的金融服务还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过程中,有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主体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差距,服务企业的金融资源、政策资源、中介资源还没有充分聚集。
二是县域挂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从整体上看,目前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和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不强。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等“国家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省队”之间,绝大多数基础较好、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都更愿意选择“国家队”,目前都还没有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培育、预先规范。它们宁愿观望和排队,也要等待在“新三板”或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三是县域挂牌企业股权交易转让不活跃,融资比较困难。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区域性股权市场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只允许从事定向私募增资和备案发行私募可转换债券等融资工具。交易规则和融资工具的限制导致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的股权交易转让不活跃、流动性较差,挂牌企业的股权难以形成公允市场价格,由此带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信贷机构的定价困扰。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利润总额和单次融资额普遍较小,且无法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政策层面上,还缺少对挂牌企业的直接投资进行风险补偿的制度安排,导致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不敢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大规模的长期直接股权投资。
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看,湖北省近年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域,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相对较少;产品结构初级化,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小型化,管理方式家族化,规模以上企业少,规模优势不明显,支柱企业支撑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其他金融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效果。
四、启发和思考
(一)大力探索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2005年由联合国最先提出,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市场主体平等的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区域性股权市场在促进中小微企业规范治理、股权运作、融资融智、上市培育,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社会资本,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区域性股权市场具有天然的“草根金融”属性,其与县域金融工程紧密对接,将促进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的对外延展和服务触角的向下延伸。引导和推动更多来自基层的地方中小微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规范培育并为其提供持续督导和综合金融服务,使地方经济主体平等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金融普惠。
(二)为县域经济引入金融活水
相比中心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县域小微企业较难获得金融资源的青睐和支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要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通过引入银行、证券、担保、创投基金等金融资源,引导、聚集社会金融资本,为县域经济送去宝贵的“金融活水”。
(三)资本助力产业扶贫
县域经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要通过县域金融工程的全覆盖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本和政策倾斜支持,实现产业强县。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各种政策和资金综合运用的平台,要以各级政府关于做好“三农”工作和精准扶贫攻坚的有关精神为指引,结合县域经济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大力服务地方特色企业,开展精准扶贫、精细优产,推动形成区域产业特色,有效实现当地脱贫致富。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金融活,经济活”。区域性股权市场紧密对接县域金融,充分运用各种普惠金融的手段,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构筑绿色经济体系,从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服务乡村城镇化建设、产业特色化培育和发展。
(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稳,经济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首位。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本源、避免“脱实向虚”,恰恰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基层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拓宽基层企业融资渠道,有利于切实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维护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转载自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杂志)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