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加上俄乌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笔者认为,为缓解这一压力,各方需综合施策,积极有效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需要对全球通胀形势保持观察和充分重视。
从全球范围看,部分主要经济体都在经历物价水平大幅上涨的困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创下近5年新高。2022年以来,全球通胀水平继续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由于供应链问题,2022年全球通胀将上升1.5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这一轮全球通胀短期回落的难度较大。国际供应链冲击、航运效率下降等因素仍在持续,地缘冲突进一步加剧欧美经济复苏和全球大宗商品供应的不确定性,打乱了美联储等主要央行通过加息控制通胀的节奏,经济金融制裁也将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使全球通胀回落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要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需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
一是针对国际粮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趋涨的形势,着手增加产能,保证国内粮食和大宗商品等物资的充足供应。
粮食供应方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在大宗商品供应方面,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强化进出口调节,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保障供给。此外,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加快建立多元安全的粮食、能源、原材料等供应保障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战略资源储备,完善储备体系,为保证长期供应安全、价格稳定打好基础。
二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中下游企业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环境。
进入2022年,虽然国内CPI和PPI剪刀差有所缩小,但PPI仍处于高位,CPI则仍处于低位,剪刀差的存在挤压了不少企业尤其是中下游企业的利润。
针对这些问题,财政和货币政策都需要继续发力。财政政策方面,要落实好2.5万亿元退税减税,切实帮助企业保持更多现金流,稳定就业,促进投资,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方面,继续发挥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使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数量、成本、覆盖范围得到保障,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减轻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压力。
三是合理引导和稳定消费预期。全球高通胀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因此要审慎推出可能影响消费预期的政策,合理引导和稳定消费预期。同时,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居民收入,加大对困难人群、农村县域消费者的定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周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