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大宗商品上涨 “输入型”风险求解 专家建言提升定价影响力

张利静 马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由境外市场波动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铁矿石、原油等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内市场带来“输入型”风险。专家建议做好保供稳价,抓好商品供应链管理,加强初级产品资源保障,拓展海外多渠道进口来源,同时发挥好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调节和稳定预期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利用国内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和定价,防范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稳定带来冲击,提高我国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3月24日,RJ/CRB商品指数达304.85,较去年年初上涨82%。

  分板块看,国际能源化工、油脂等品种涨幅居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截至3月25日记者发稿时,NYMEX原油、天然气期货价格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46%、47%。芝商所小麦期货价格从年初758美分/蒲式耳上涨至3月24日1085美分/蒲式耳,累计涨幅高达41%,同期马交所毛棕榈油、芝商所大豆期货价格分别累计上涨24%、27%。

  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带动国内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但随着国家加强相关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力度,国内大豆、煤炭、铁矿石等品种价格经历了从涨到跌的过程,涨幅总体低于国外市场。

  对于大宗商品共振上涨的原因,海通期货分析师邱怡宏认为,首先是全球高通胀对风险资产的价格推升,其次是我国房地产信贷融资放松预期与宏观经济定调稳增长带来的对宏观货币政策情绪上的回温。

  业内建言保供稳价

  1月底,国家发改委表态,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2月9日以来,主管部门多次约谈相关企业,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监管措施出台后,短期内工业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以缓和。市场人士表示,相对于外盘、普氏指数,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快速反应,及时传导并有效体现了宏观调控意图。价格调控显成效的同时,也为我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敲响了警钟。

  针对钢铁市场,邱怡宏建议,国家保供稳价、打击违规炒作等行为,除了调研市场、约谈相关企业,为企业囤货意愿降温之外,长期来看,还要从基本面稳价方面入手:一方面保供,加强钢铁企业对非主流矿的合理利用与配比,加快我国铁矿石项目批复以及资金的下达落实,扩大国内资源供应比重;另一方面稳需,保障钢铁企业合理利润水平,提前确定有关粗钢产量生产的规划目标,双手齐抓方可平抑市场因过度预期带来的价格失衡风险。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马亮举例说:“收储和抛储政策在国内很多大宗商品(如铜、棉花等)上有较成功的应用,可以将此模式进一步推广至其他战略意义较大的大宗商品上。”

  用好期货“工具箱”

  此轮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明显由境外市场传导到国内,境外“输入型风险”凸显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不强,境外指数、衍生品价格主导国际贸易定价的尴尬局面。

  以铁矿石为例,外盘的掉期和期货以普氏指数为标的,以美元计价,业内人士表示,2月9日以来,在国内铁矿石价格迅速反映国家调控而大幅回落的同时,普氏指数和外盘掉期居高不下,更多体现了境外卖方利益。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铁矿石贸易仍以普氏指数为主导,其“易涨难跌”的特点推高了我国采购成本。这表明目前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不够完善,境内市场定价话语权还需提升。

  实际上,我国期货市场已为钢铁行业构建了相对齐全的风险管理“工具箱”,在提升行业价格透明度、改善现货定价机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和价格影响力不断提高,河钢、鞍钢、太钢等钢铁企业逐步探索利用铁矿石等期货价格作为贸易定价的参考。

  “2021年,太钢国贸与美锦钢铁等客户多次利用‘期货价格+基差’的点价贸易形式完成国产矿贸易。”参与上述业务的双方业务人员表示,期货基差点价丰富了购销模式,推动建立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体系。下游企业通过点价获得合适的采购价格,实现降本增效;销售方通过基差点价可以完成销售目标,稳定上下游关系。

  相关专家认为,铁矿石、煤炭等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具有一定周期性,价格随产量变动而波动,这给需求方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国内期货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和预期变化,采用国内期货价格定价,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价格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初级商品保供稳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