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额存单助跑利率市场化 存款上限有望年内开放

京华时报

  一个月内,降息促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1.3倍上移至1.5倍、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再度放大5000亿、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下称“大额存单”)正式落地。几个关键的动作接连亮相,业内人士预计,存款利率市场化俨然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事件

  大额存单即将落地

  央行近日公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据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大额可转存单事项,但是具体的柜台操作流程尚未出台,没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据了解,工商银行可能在6月15日至19日开始发售两款个人可转让大额存单产品,其中6个月期利率2.87%,一年期利率3.15%,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0%。在央行发布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后,这或许将是最快面世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

  一位国有银行金融街支行经理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所在银行已经推出相关大额存单宣传视频,分为30万和50万两种类型,但是具体的柜台操作流程总行尚未出台。如果想购买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京华时报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银行的通知,但预计很快就能提供这种业务。上述理财经理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客户询问过大额存单的情况,多数都是稳健型的理财客户。

  对于个人大额存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京华时报记者,鉴于央行规定大额存单的起步是不低于30万,大额存单又属于存款保险可赔偿范围,存款保险赔付上限是50万,预计针对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大额可转存单面值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

  >>投资

  根据流动性做选择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闫自杰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大额存单分为固定利率存单和浮动利率存单,对银行理财产品有影响的主要是固定利率的大额存单,预计短期内会推高银行理财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闫自杰表示,根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固定利率大额存单的利率估计会略高于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上浮50%为3.375%,但央行的指导意见是不要上浮到顶,应该就是为大额存单留出空间,据此估计一年期大额存单的票面利率可能会介于3.3%-4%之间。

  大额存单推出之后,百姓理财多了一个新的选择,但是对于不同需求的客户,选择也应有所差异,闫自杰表示,对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来说,可以根据自身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投资产品。对于保守、稳健型的投资人群,如果对流动性没有要求,可以选择收益微高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如果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可以投资固定利率的大额存单。对于进取型的客户,如果不考虑流动性,非保本浮动收益依然会是最优选择,因为浮动利率的大额存单利率是基于Shibor,其波动性更适合机构投资者。

  一位理财分析师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大额存单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转让。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等渠道可提前支取和赎回,还可用于办理质押。对于特别强调资金流动性的投资者而言,多了一个选择渠道。

  >>影响

  利率市场化年内落地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温彬认为,今年6月2日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已于5月1日起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制度基础和负债工具创新已基本到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京华时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银行存款利率变动也开始根据市场情况有所调整。以北京市场为例,在5月10日降息之后便将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40%以上的小银行,大部分将优惠程度回调,而另一方面,一些中型股份制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幅度有条件上调。

  南京银行近日公告将此前存款利率下调,其中一年期利率水平调整为3%,浮动幅度从此前的40%下降至33%;无独有偶,包商银行也将一年期利率浮动幅度从此前的上浮44%下降至上浮33%,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的水平。

  而与上述银行下浮存款利率优惠不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则在北京地区有条件或无条件增加了存款利率的优惠程度。例如招商银行北京金葵花理财官微显示,自5月30日起只要到招行北京分行各网点柜台办理存款业务,即可享受一年期(含)及以下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30%,无任何附加条件。而两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则需满100万元才可上浮30%,此前该行各档次存款利率上浮10%左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从监管部门到行业研究人员,都希望利率呈现差异化,银行存款利率也会出现灵活调整的情况,不仅会有上浮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下浮。温彬坦言,虽然存款利率没有完全放开,但实际上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央行目前存款利率上浮上限设为50%,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考虑到资金成本,银行很难用足这一比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