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能源保供开足马力 央企备战迎峰度夏“大考”

刘丽靓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值迎峰度夏关键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加大保供力度。”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6月20日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以更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迎峰度夏关键时刻即将来临,相关央企正多措并举备战迎峰度夏“大考”,不少央企在新能源保供方面下足了力气。

  全力增产保供

  “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也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预计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面对快速攀升的用电量,各能源央企正全力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作为产煤大户,中国华能各单位已经进入迎峰度夏保供电状态。华能扎煤公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生产,同时积极畅通“动脉”,协调外运发力,于5月3日超前启动异地存储发运工作,截至5月31日,煤炭销售完成773.18万吨,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保供有条不紊。

  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平圩发电一期到三期6个煤场齐头并进,打响了公司迎峰度夏的头炮。“为应对夏季高温,我们进入5月便着手电煤口粮供应,务必保障电煤调得到、运得出。”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平圩发电总经理孙承春说,现在已储备25万吨燃煤,同时确保每日入厂煤3万吨以上,在6台机组全开机方式下,可满足连续20天供应,全力做好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国家能源集团也开足马力加强生产组织。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月产量达3232.1万吨,月发电量达633.1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3.7%。

  煤炭产得足,还要运得出。近日,由中国物流所属铁物股份供应链集团组织发运的首列榆林华电煤炭运销有限公司煤炭运输专列从孝南铁路集运站缓缓驶出,后续由孝南铁路集运站发往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的运煤专列将通过新通道陆续启运,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煤炭供应。

  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亦多举措备战高温天气,截至6月12日,包神铁路年累货运量完成14522.3万吨,超年进度计划502万吨。

  清洁能源护航

  作为能源保供的重要补充,清洁能源正值夏季“风光”好时节。

  在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发挥“一条江”联合调度优势,抓住5月以来的偏丰来水,以雅砻江梯级联合运行蓄能为川渝、华东、华中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护航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全球陆上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国家电投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首批120万千瓦就地消纳工程今年发电量已超17亿千瓦时。“今年内蒙古公司开工在建的新能源项目达350万千瓦,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增加清洁电力保供力度,为能源保供注入更多绿色动能。”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首次超过煤电,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

  “从目前来看,今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整体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今年整体降水量比较充足,水电设备这两个月利用小时数比较高。此外,光伏风电装机也实现快速增长,去年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是前年2.5倍左右,央企在新能源保供方面可谓下足力气,建议央企加快灵活电源或储能方面建设,对于能源保供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投产

  为加快新增电力供应,一大批能源发电重大工程相继投产。

  作为2024年重庆电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重点工程,6月21日,重庆黔江区首座220千伏GIS智能变电站正式投运。“该站投运后,新增了360兆伏安的供电容量,进一步提升渝东南片区的供电可靠率和电能质量。”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王伟表示,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能够有效满足四十多万名群众的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需求,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

  6月15日,我国烟气提水量最大的66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国家电投白音华坑口电厂完工投产。

  “白音华坑口电厂每年可生产66亿度电,可满足2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发电能力处于同类型机组世界领先水平。”国家电投内蒙古白音华坑口电厂负责人李泽华表示。

  近日,中国华电青岛燃机工程6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一次成功,标志着华电青岛燃机工程建设各项里程碑节点目标圆满完成,2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业内人士认为,一大批能源项目加速投产,有助于在总量上加大电力保供力度,更好适应迎峰度夏期间的高峰用电需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