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关于新能源汽车,国家发改委透露了哪些信号?

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8日讯(记者王婉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对于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给予回应。

  1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延续良好态势,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超透露,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截至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在李超看来,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还将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这也大幅催生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推动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在布局、结构、服务、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城际方面,重点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城市方面,重点是结合城市体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县域农村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组织充换电服务协同下乡。

  与此同时,还将完善高速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动制定、修订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强化充电设施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加大用地、融资等支持力度。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李超说。

  李超坦言,中国汽车产业在充分有序的市场竞争加速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大浪淘沙”,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不断涌现,带动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发展壮大,并且积极欢迎全球汽车企业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2018年,我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将整车进口平均关税进一步调降至13.8%,其中零部件平均关税仅为6%。2022年我国进一步取消了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在中国优质营商环境、高素质劳动力、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等助力下,特斯拉、大众、宝马等车企纷纷在华布局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生产。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优化重组,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