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长三角企业家谈“新质生产力”:力争成为世界创新舞台最强力量

操子怡 谭镕 记者 杨烨 上海证券报

  “告别单打独斗,打破区域壁垒,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实现长三角创新能级跃迁,是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成立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主席、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说。

  作为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要议程之一,6月5日下午,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在温州召开,数百位来自长三角区域的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着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协作融合等“热词”,共同探讨长三角未来经济发展机遇。其中,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们听到最高频的一个字就是‘卷’,各行各业都太卷了!”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也是现场很多企业家共同的感受。在包括王卫在内的多位参会嘉宾看来,新质生产力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飞跃,将重塑生产关系,在越来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下,如何通过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在上海落地的全球首条超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商业化示范段一举创造五项世界纪录,占全球特大型悬索桥、斜拉桥缆索市场份额近一半……作为一家以研发著称的制造业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对“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有三个非常明确的指向:一是“新科技”,必须要有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颠覆性效应的创新科技;二是“新制造”,必须支持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并拥有能够对原有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三是“新服务”,要建立独立自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同时又是能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积极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

  “奥盛集团深耕制造业已经20多年了,多年来一直坚定不移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全球份额占比多少,有没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问自己的硬标准。”汤亮说。

  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一群隐形冠军从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纵观长三角区域,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的赋能,密布各地的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及支撑力。

  在不少企业家代表看来,长三角民营企业历经多年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区位优势,还有厚积薄发的高科技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更应该发挥引领作用,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化,资金、科研、人才的自由流动也将进一步加速企业创新。

  刘庆峰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力争成为世界创新舞台的最强力量。”刘庆峰说。

  产业链协同激发创新活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链联盟作为一项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正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不少企业家看来,面对世界经济和产业链大格局的变化,如何通过产业链协同,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制约,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卡,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一条产业链内,所有企业资源都能交换、互通、融合,所产生的企业发展能量和经济效益是叠加式的,而且还能实现人才链互相流动,创新链无缝衔接,共同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一位企业家代表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为身体力行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成为高质量发展突击队,2020年6月,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并先后组建了14个产业链联盟,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组链、补链、固链、强链”工作。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召开当天,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再次扩容,新增包括储能、绿色低碳、新能源等领域的5个产业链联盟。

  在会议现场发布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在组织形式、龙头带动、创新协作、多跨协同、运行机制、融合程度、产业激励、强链补链、核心技术和新质生长等10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有力助推长三角地区科技和产业创新。

  “有了联盟之后,大家就知道产业痛点在哪里,知道痛点就知道创新的方向在哪里。这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规则的制定,有助于新质生产力能够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长三角储能及安全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对记者说。

  谱写“一体化”新篇章

  在不少参会企业家看来,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下,企业创新凝聚力虽然不断增强,发展也有目共睹,但仍面临跨区域融合不够深入、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弱、产业链与价值链对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在全球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成为长三角企业家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

  “国际市场是最能检验新型工业制造的舞台,长三角制造企业要用过硬的技术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汤亮说。

  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秘书长(浙江),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蔡晓春表示,未来长三角还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协同动力、凝聚整体合力、挖掘融合潜力,推动跨行业融合,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链的跨界融合;加强跨地区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