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挺起中部“脊梁” 唱响产业“合奏”

上海证券报

  中部崛起,产业是根基,合作是关键词。山西牵头新能源产业链,安徽牵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湖北牵头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江西牵头电子信息产业链,湖南牵头现代石化产业链,河南牵头中部枢纽经济建设——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首次采取六省大联合模式,围绕优势产业链联合招商,6场特色产业链推介对接活动,每场由一省牵头、五省配合,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湖南打造现代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记者 夏子航

  5月31日,在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子活动之一——中部地区现代石化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上,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表示:“作为本次博览会的子活动,举办现代石化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将为湖南和岳阳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石化产业是湖南岳阳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布局。通过近60年生根发展,石化产业已成长为岳阳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2023年实现总产值1610亿元,占湖南省石化产业产值的60%,主要化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热塑性弹性体、己内酰胺及聚酰胺、有机氯及环氧树脂、环氧丙烷四大特色产品在亚洲乃至全球独具优势。

  “特别是去年以来,投资153亿元的己内酰胺项目全面投产,投资357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湖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现代石化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前景可期。”谢卫江称。

  “我们的规划是,提前布局乙烯产能形成后的产业链,推动产品往下游新材料走、往高附加值走,着力打造万亿现代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谢卫江表示。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张治平表示,现代石化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上下游带动性强、技术进步活跃等特点,是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湖南省高度重视现代石化产业发展,将现代石化产业作为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湖南省现代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打造了以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助剂、化工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千亿级化工园区——岳阳绿色化工园,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闭环的全国电池产业集群示范区——宁乡高新区,以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衡阳松木经开区。此外,津市高新区等一批石化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发展壮大。

  在中部地区现代石化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上,170余名中外嘉宾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现场成功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204.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额164.3亿元;500强企业3个、上市企业3个、头部企业1个、高科技含量企业4个。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将成为中部地区现代石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在技术创新、跨行业协作、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了无限可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亮功认为。

  山西凭借三大优势发力新能源产业

  记者 王玉晴

  5月31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推介对接会”在湖南长沙举办。该对接会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显示出山西省对培育新能源产业的重视。“新能源已经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亮丽名片。”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权表示。

  传统能源产业发达的山西,转型新能源产业有何优势?杨春权介绍,山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有三:第一,山西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风光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6.4%;第二,山西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山西省强化产业链“链长制”和特色专业镇牵引作用,确定了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氢能、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在内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37家“链主”企业;第三,山西要素成本低廉,水价适中,工商业电价、工业用天然气和土地价格低廉,用工成本相对较低,工业类开发区3000多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目前仅开发了400多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的资源禀赋为该省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错位竞争”的优势。比如,依托庞大的甲醇产能产量,山西省将甲醇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大特色。去年,山西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全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今年山西省还将加速甲醇加注体系建设和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从产业布局来看,山西省内太原、长治、运城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晋中、长治打造甲醇汽车产业基地,而太原、运城、大同则主要发展燃气汽车产业基地。

  山西省还在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氢能产业。当地围绕“绿色炼焦—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制、储、运、加氢等设备及产品”成链,目前“链主”有美锦能源、晋南钢铁、鹏飞集团等3家企业,链上企业31户;2023年产业累计营收502.5亿元,同比增长32.2%。

  对接会上,鹏飞集团、三一集团、太重集团、万豪能源、吉利汽车、钠邦新能源等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发展规划、产品和技术优势及企业优质项目发言。对接会还举行了29个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额278.6亿元,主要涉及风电、光伏、氢能、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领域。

  除山西省外,中部六省中的多个省份均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显现出与山西不同的发展特色。例如,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湖南省新能源产业链链长谢建辉在对接会上介绍,2023年湖南省新能源产业营收增至63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三大领域均突破千亿规模。在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方面,湖南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其中前驱体全球领先,磷酸铁锂出货量全球第一,正极材料产能居行业首位。预计到2030年,湖南省新能源产业营收将超过万亿元,成长为全省新的支柱性产业。

  谢建辉表示,山西与湖南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创新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愿双方共同挖掘新的合作契机,拓展应用场景,深化晋湘两省新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

  湖北推动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打通供应链

  记者 覃秘

  “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底盘和基石。希望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与兄弟省份共谋新材料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筑牢产业基础。”5月31日下午,在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项目对接会上,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在致辞时表示。

  当前,湖北正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10个新兴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迎来发展最强“风口”。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琦介绍,湖北已形成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体系,2023年实现营收3990亿元,今年力争达到4900亿元。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实现了“磷—氟—硅—石化—煤化—盐化”的高端化延伸和一体化循环发展,建成全国最完整的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生产基地。

  此外,湖北拥有中韩石化、武钢集团、兴发集团、长飞光纤、三宁化工等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链主企业,部分拳头产品在产业行业领先。中韩石化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武钢的冷轧硅钢片、新冶钢的高合金钢、兴发集团的超高纯电子级磷酸、江瀚新材的硅烷偶联剂、宜昌南玻的电子级多晶硅等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

  “研发能力是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傅正义发言说,湖北省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在若干研究方向上位居国际先进水平。武汉理工大学在新材料前沿科学、技术创新、产学研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希望与相关企业和单位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

  据了解,湖北正加速构建以“用”为导向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做实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其中,九峰山实验室聚焦先进化合物半导体研发创新,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化合物半导体科研创新高地。三峡实验室聚焦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等研究方向,开发磷酸锰铁锂、黑磷等新材料。

  兴发集团总工程师、兴福电子研究中心主任贺兆波表示,由兴发集团牵头建设的全国第二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在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挂牌成立,正在致力于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质量最优的综合性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未来,兴福电子将持续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布局电子特气、前驱体、封装材料、光刻胶配套材料等多元电子材料,为湖北省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贡献力量。兴福电子已成为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客户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蚀刻液等电子化学品的核心供应商。

  企业家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打通供应链,打造共赢链”。此次对接会上,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18个新材料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389亿元。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

  记者 王玉晴

  5月31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下设的专题活动“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由江西省牵头举办。电子信息产业于2022年成为江西省首个万亿元产业,目前,江西省正围绕电子装备、电子材料、整机终端、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链方向强链、补链、延链。推介会现场签约电子信息产业项目38个。

  江西省副省长夏文勇介绍,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江西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江西迫切需要与中部兄弟省份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热切期盼电子信息产业翘楚选择江西、投资江西。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西省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江西省着力打造的两个万亿级重点产业之一。近10年来,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8%。2022年,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过万亿元大关,成为江西首个万亿级产业。2023年江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营收10778.4亿元,同比增长8.8%,继续站稳万亿级产业台阶。

  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过去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向“整机+电子元器件配套”双轮驱动,形成了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重要子产业。

  江西省对电子信息产业招引力度巨大,2023年全省投资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908个;产业净增规上企业294家,总数达2508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50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

  江西省对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为营收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分产业来看,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营收目标为3000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为1100亿元、虚拟现实产业为1200亿元、汽车电子产业为1100亿元、印制电路板产业为600亿元。

  记者了解到,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元规模外,江西省还有14个产业达到千亿元规模。其中,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增长强劲,分别接近8000亿元和7000亿元,正加速向万亿元产业迈进。

  河南构建枢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记者 夏子航

  从“各自发展”到“协作共赢”,聚焦大枢纽、大通道、大产业,中部六省目前正加快推动跨区域合作,探索构建物流新通道,打造枢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河南省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部地区枢纽经济建设对接会取得丰硕成果:京东集团、菜鸟集团等龙头企业齐聚一堂;经过前期对接洽谈,此次对接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46个,总金额403.5亿元,涉及枢纽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等领域。

  近年来,河南着力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形成了覆盖全国4亿人口的“2小时经济圈”;中欧班列联通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周口中心港等6个现代化内河港口加快建设,通达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2023年,河南社会物流总额达18.7万亿元,稳居中部六省前列。

  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敏表示,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载体,也是中部六省扩大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河南愿与各方一道,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深化多层次跨省协作,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高水平互联互通,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由便捷流动、高效配置,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聚集更多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河南正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行动,期待与各方携手,在提升交通优势、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商文旅体展等领域精准合作。”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王振利说。

  在本次对接会上,郑州市温控供应链产业基地、开封市现代综合型商贸物流产业园、周口市临港木材分拨仓储物流中心等8个项目作为代表上台签约。

  “在周口港投资建设分拨中心,能将我们在中部地区的物流成本降低超过一半。”青岛丰联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司与周口临港开发区达成合作,投资3亿元在周口中心港建设木材分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公司运往内陆的进口木材将从原先的“海转公”改为全程水路直达周口港,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极大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借此,周口港将打通‘木材入豫’新通道,进一步完善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种类、丰富临港经济产业链。”周口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杰表示。

  安徽力促新能源车产业链向中部聚集

  记者 覃秘

  “以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5月31日下午,安徽省外商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尚玉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天,在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安徽省牵头举办了中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暨投资安徽行(长沙)推介会,不仅展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等领域的一流成果,也为中部地区开放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交流平台。

  近年来,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安徽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位。今年前4个月,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分别同比增长47.7%、65%。

  尚玉伟介绍:一是突出全链条,目前安徽已汇聚7家整车厂、110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二是突出科技创新赋能,组建相关产业创新联盟,“安徽车”与“安徽屏”“安徽芯”“安徽脑”融合赋能;三是突出对外开放,支持奇瑞、江淮、蔚来等整车企业全球布局,吸引比亚迪、大众等重大项目落地。

  “面向未来,行业整合换挡提速,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关键节点。”安徽省汽车办副主任刘文峰在推介会上介绍,安徽紧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趋势,统筹布局,规划到202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生态全面建成。到2027年,打造2家至3家全球一流汽车整车企业和世界级汽车自主品牌,汇聚一批位居行业前列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建成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汽车强省。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给中部兄弟省份带来了新的机会。

  推介会上,湖南与会代表表示,希望深化皖湘两省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推进“三电”、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共同研发攻关,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汽车头部企业加强合作,合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湖南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在电机、电控、电池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和竞争优势,拥有时代电气、巴斯夫杉杉、弗迪电池等一批知名企业。

  江西省宜春市副市长严旭辉在推介会上表示,安徽被誉为“新能源汽车之都”,这与江西特别是宜春“打造成世界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两地在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产业互补上有着巨大合作空间,希望两地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江西宜春锂矿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40%。

  经过前期充分沟通和酝酿,安徽省在本次推介会上现场签约25个项目,投资总额289.7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