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券商筑牢投资者保护屏障

赵中昊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券商作为连接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其责任与义务愈发凸显。其中,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作为券商业务的核心环节,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证券公司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始终将“卖者尽责”作为核心理念,规范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不断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多元施策 完善适当性管理工作机制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证券公司正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完善适当性管理机制和流程。

  长江证券表示,公司在集团层面加强对适当性管理的统筹组织和管理,指定运营管理中心负责适当性管理的督办和协调,充分发挥中台部门对前台业务部门和子公司的支持作用。公司在总部设置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专岗,在OA网设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专区,组织各部室、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及时学习适当性制度规范、同业案例等,督促各业务部门对照案例进行自查排查,相关情况纳入半年度适当性全面自查报告。

  长江证券建设完善适当性管理系统及相关配套管理系统,对客户参与业务、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适当性进行全流程管理。事前,在检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有效性的同时,还对客户个人信息更新情况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问卷信息进行一致性校验;事中,进行适当性准入管控、产品风险揭示、适当性强匹配和充分告知,加强履职留痕;事后,规范做好相关回访工作,并监测客户持仓期间其风险承受能力或产品风险等级调整导致适当性不匹配的情况,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客户进行专项通知,做好持续管理。

  开源证券表示,公司建立了合规总监统一领导、总部层面成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小组、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架构。事前把控方面,公司建立了投资者信息了解机制,对投资者的基本情况、投资经历、金融类资产状况、期权基础知识、风险承受能力和诚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产品服务端,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小组下设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评估小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级并制定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清单,确保如实展示产品及服务的风险等级。

  事中匹配方面,在产品、服务销售环节,公司根据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匹配情况向其销售或者提供适当的产品或服务;在购买环节,由系统对客户的三要素与所拟购买产品、服务匹配情况进行效验,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等级不匹配的投资者,将从系统端进行拦截,确保投资者所接受的产品、服务与其承受能力匹配。

  事后跟踪方面,针对已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的投资者,公司执行每两年对投资者重新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同时支持投资者自主进行风险承受能力再测评,实现对投资者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的动态评估;针对短期内调高风险等级的情况,对投资者进行特别风险警示与提醒,防范投资者做出与其真实意愿不相匹配的结果。

  科技赋能 优化适当性管理工作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证券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和智慧运营等手段,优化了适当性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了投资者适当性的自动管控。这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投资环境。

  中银证券通过系统和数据的集成,实现了风险等级到期自动提示功能、客户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功能和手机客户端的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匹配管理功能。在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到期前后,公司短信平台、各交易终端、CRM系统、客服系统等各类通道会向客户发送针对性提示。通过系统建模,从各个角度对投资者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动态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客户通过APP进行风险测评后,系统根据客户最新的测评结果,并自动筛查客户持仓的产品和开通的业务权限,对客户风险等级和持仓产品/开通的业务权限进行匹配筛查。

  首创证券积极完善适当性管理系统功能,以CRM系统MOT模块为基础,开发了客户重新测评异常、高龄客户交易异常、客户不符合适当性准入标准提醒等20项适当性管理专项事件,从客户风险等级变化、高龄投资者适当性特别关注、适当性匹配情况变化等多个方面增加了投资者适当性持续跟踪的维度。

  首创证券表示,新功能的上线,可以帮助公司及分支机构业务人员更加及时地了解和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情况,针对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适当性匹配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可能承受超出其风险承受范围投资损失的情况,做到“有效识别、及时提醒”,进而更好地履行适当性管理义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万和证券实现了对风险测评临期或已过期客户实施动态评估及预测评结果推送,也实现了客户测评结果与持仓产品/已开通业务权限持续匹配管理,且支持持仓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变更查询。

  多措并举 提升适当性风险评估有效性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在于有效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推荐给适格的投资者。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少证券公司发现部分投资者不能认真填写适当性问卷,存在乱填、敷衍、故意错答等情况,导致最终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中泰证券认真梳理研究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题目,务求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做到准确,于2022年全面上线风险评估互斥功能,保障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投资者权益保护安排更具针对性。

  根据投资者在填写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过程中的常见错误,中泰证券建立同一评估问卷题目与题目之间的逻辑互斥关系,为避免出现问卷前后信息矛盾冲突的情形,公司建立自然人投资者相邻两次评估问卷同一题目互斥关系的系统控制,部分客观题目选定后30日内不可变更;同时对投资经验的部分题目设置了不可逆向选择、不可矛盾选择的限制功能。

  中泰证券通过人工识别、系统前端控制等方式有效核实投资者姓名、年龄、学历、职业等身份信息,同时建立问卷题目与公司系统内记录的自然人投资者职业、学历信息之间逻辑比对。另外,投资者更新了职业信息、学历信息,如果与已经作答的风险评估问卷题目产生了互斥,公司将通过消息推送系统推送消息提醒投资者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中国银河证券进一步强化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过程的适当性管理,重点对投资者基本信息与风险测评相关题目一致性、风险测评题目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采用关联校验和系统提示方式,提升投资者适当性评估数据质量。

  财信证券成立自主研发团队,上线了风险测评互斥功能、风险测评问卷与投资者基本资料联动功能,助力公司精准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做细做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风险测评互斥方面,公司针对问卷试题及270余万投资者风险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家分支机构调研,对不同场景设计了选项逻辑强控和选项矛盾提醒等不同的管理模式。客户资料联动方面,公司对投资者留存的基本信息与风险测评进行综合考虑,有效提升了信息间的关联性。

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视频中心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