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追“风”逐“日” “绿”动齐鲁

——山东新能源产业一线观察

陈国峰 邵鲁文 经济参考报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传统能源大省。近年来,山东立足能耗总量偏大、能源结构偏煤的实际,高点定位、通盘谋划、先立后破,全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引领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成势,有力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风起海上 绿电涌动

  风起山东半岛,春日的莱州湾阳光明媚、惠风和畅。距离山东省莱州市海岸11公里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海域,坐落着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

  效益是“大风刮来”的,这一美好的想象如今成为现实。据介绍,这一项目于2023年3月全容量并网,当年发电量达到7.3亿千瓦时,预计今年上网电量将突破1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9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所需,年可节约标煤消耗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57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8500吨。

  环绕山东半岛的渤海、黄海,一座座大型风力发电机矗立海上、迎风而立,一刻不歇地输送着清洁能源。山东充分发挥海岸线绵长、海域面积广阔等资源优势,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突破200万千瓦。

  风电是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大省、传统能源大省,山东坚持高点定位、通盘谋划、先立后破,把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先发展。

  据了解,山东“风光”资源丰厚,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而且省域光照时间充足,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风光”发电优势明显。“山东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也具备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能力。”国网山东电力发展策划部规划发展处处长郑志杰说。

  从潍坊昌邑市北部向海而行,离岸14公里至18公里处,碧波荡漾的海面上,50座海上风机点缀其间,巨大的叶片御风转动。“这个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容量300兆瓦,年发电量约9.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29万吨。”项目开发方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曹锦超说。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山东坚定绿色低碳方向,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借光生金 融合发展

  海上风电动能澎湃,陆上光伏熠熠生辉。地处山东北部的潍坊寿光市营里镇延绵不绝的盐碱地上,一排排蓝色光伏板与蔚蓝天空相映成趣。

  这里坐落着鸿海、恒远、兴鸿三座光伏电站。“盐碱地‘借光生金’变成聚宝盆。”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营里供电所负责人说,这个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7万吨,不但减碳效果明显,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鲁北地区是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极。在滨州、东营、潍坊三市,山东充分挖掘盐碱滩涂地资源,打造风光同场、储输并举、综合智慧、产业融合、生态友好“五位一体”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志伟表示,2023年,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9122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693万千瓦,装机规模列全国第一位。山东电网也是全国首个年风光发电量超过千亿千瓦时的省级电网。

  长期以来,光伏建设受场地制约明显。山东在盐碱滩涂、采煤沉陷区、废弃工矿用地等创新“光伏+”开发模式,探索“一地两用”“一地多用”集约发展路子,推进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种植养殖、休闲娱乐等立体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在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山东集中打造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曾是鲁南地区最大的石膏生产地,多年开采留下万亩沉陷区。

  近年来,底阁镇引导农户将沉陷区整治为生态鱼塘,并在康庄村建成装机1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沉陷区2500余亩土地,租用农户鱼塘架设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向当地提供约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村干部说,自从有了光伏,水上发电、水下养殖鱼虾,老百姓实现“双丰收”,一亩鱼塘的租金加发电分红,农户每年增收2300多元。

  农光互补开发模式已在山东广泛推广。据郑志杰介绍,济宁、泰安、菏泽、枣庄等市的采煤沉陷区通过绿色能源带动“阳光”转型,实现光伏开发、特色种养业、生态治理修复融合发展。

  产业向新 集聚成势

  “风光”绿电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带动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企业沿链聚合,新技术、新项目、新产业加速涌现,为山东工业增添一抹“绿色”。

  位于枣庄市的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光伏市场的旺盛需求,为这家光伏设备生产企业带来机遇。生产总监徐叶清说,企业布局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异质结光伏组件等项目,一期异质结光伏组件产线已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

  产业逐新,离不开技术革新。在临沂市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厂区,首条生产线不久前顺利运行。“我们与科研院所联手攻克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效异质结电池,将光伏面板的太阳能转换率提高至26%。”曜灵时代新能源基地总经理董自林说。

  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风电装备产业同样动力充沛。依托完善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服务,山东多地形成风电产业聚集区,一批补链、强链项目相继落地,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走进位于滨州市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底座、轮毂等风机零部件生产线开足马力。这家企业是山东省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今年20万吨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好,全年产能预计比去年增长5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强说。

  与国创精密一条马路之隔,生产海上风机叶片的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投产。张振强告诉记者,他们凭借“链主”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打造滨州(惠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风电领域85%以上的产品可以在基地内生产。

  根据山东省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项目开工总规模1000万千瓦左右,带动风电装备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能源绿色转型步履强劲,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兴起,齐鲁大地一派好“风光”。胡薄表示,今年,山东将实施“风光”基地提效建设、储能设施多元发展、装备产业招引培育等能源转型投资“十大工程”,能源领域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